第二十二章 帝王之心(1 / 2)

皇宫,奉天殿。

承宏帝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本来还有几天就是他花甲的寿辰大喜了,国师刚入朝时就信誓旦旦,称这一天可以奉上仙丹。

为了等这一天,这几年来他放下国事,服丹炼气、一心修玄,以求延年益寿。

甚至国师要征集天下药材这样过分的要求,他也冒着被天下人诟病的风险也准了。

他御极至今,夙兴夜寐、宵衣旰食这么多年,临老才顾起自己的身子,纵掠天下又如何?苦一苦百姓,骂名主要还是忠顺王和国师去担。

仙丹是国师提议、忠顺王附议的,执行的人当然还是他们,天下人的眼光也自然聚焦在这二人身上,视为蛇鼠奸佞,上误国家、下害百姓,而对于深藏幕后的承宏帝本人则较少指责。

人们总是向往着皇帝是圣明的,只是被奸臣蛊惑、蒙蔽了圣听,这是万古不变的剧本。

这也是承宏帝御极这么多年以来的经验,帝王虽然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有一些事情也不能亲自下场去做。比如朝廷财政艰难时,他还要修宫里失火的殿宇,还要修建他敬天修身的皇家道观,便需要挪用赈灾、军需、发俸的银两,这时候就需要把所谓奸臣推出来,隐晦的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让他们去揣摩执行,替皇帝遮风挡雨。

当然,为了不让他们坐大,也需要忠臣、清流来掣肘、制衡。

这便是所谓帝王心术!

好不容易等了这么多年,眼看就差这么几天了,国师府居然失窃了,炼制仙丹最要紧的灵药被盗走了,怎能不然他生气?

国师报请要兵部同五军都督府调拱卫京畿的四个大营包围京城,以免窃贼逃脱。

他准了!

可紧接着就出了北静王府遇刺一案!

一名气海宗师级别的高手,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了北静王的寝宫行刺,还把整座寝宫都打塌了,其巨响在静夜中传遍了整座京城,一时间朝野物议沸然。

而北静王府的实力也实在令人吃惊,虽然他也知道北静王贤名远播,更适合治理国家,但这几年为了炼丹、修观的事情,他不断在忠顺王和国师的请求以及自己的需求下给他们扩权,北静王渐渐落于下风,近期更是难以招架了。

万没想到,他居然不声不响的笼络了一位先天高手,而且是一名新的先天高手。

这使他也不得不对北静王刮目相看,心中也有些庆幸。

杀了北静王,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

巡防营也在忠顺王手里,再加上云台、岐山、京南、京北四个大营包围了京城,他猛然想到当年的宫变是不是要复现了!

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兵部住持各地军务和调兵,但需要宫里的调令。

忠顺王会不会越过了自己,将前些时调四营围京的调令通过兵部耍了什么手段,弄成了进京,以此来逼宫?

这些年他一直随着国师修道,初始时也感觉英姿勃发,令人飘飘欲仙。

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丹药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妙,刚吃下去感觉还挺不错,不过几刻钟就感觉更加虚弱了。

他有时候也想,国师是否在蒙骗他,其实仙丹根本就炼不出来,只是为了博得他的欢心,谋取更大的权利。

眼见自己的六十万寿要到了,便狗急跳墙,称府邸被盗,灵药失窃。

刚好就出了北静王府遇刺一案!

他们先杀了北静王,再直取皇宫!

简直把承宏帝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宣了禁军统领和副统领进宫,一路去北静王看看情况,一路去调查城外驻军和巡防营的动向。

还好,报回的消息驻军并无动作,四营的将军也都没有接到任何进京的命令,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但还是立马还城外驻军下了一道密旨,除了四营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