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多的官员,飞蛾扑火一般的,来看吏部那比屎还难看的脸色。
于是吏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都敢眼睛朝天的训诫地方的布政使,更何况是在往上的了。
可是唯独这里有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从来都是笑脸相迎,亲自接待,不管是约谈,还是自己来报道的,通通都是亲兄弟,掏心挖肺的给人家讲。
那些地方来的官员们,以前只听闻王铮王大人,满朝最难搞,张大首辅还在来家吃土,前车之鉴呐,于是来时战战兢兢,可万万没有想到,得到的是这样的待遇,于是走的时候,涕泪横流,这他娘的谁在外面造的谣,王大人,真是一个体恤下属的好官呀。
于是乎,王铮大人借此扭转了,锱铢必较,有仇必报的坏名声,打下了结实的群众基础,为此传到朝堂之上的时候,同朝的人还十分的惊讶。、
这听说来的王铮,跟自己所认识的王铮是一个人吗?
为此还有好事者专门的去吏部体验了一番,果不然见王铮与彼王铮,差距甚远,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也不知道这位王大人是因为升官了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还是因为过年了大一岁了,懂事了,反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凡是张璁张大首辅能看到这一幕,估计都后老悔了。
王大人继续的在自己的岗位上雨露春风,尽职尽责,群众基础越打越牢,可也就在此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皇帝一纸诏令让她去巡边。‘
本来这是兵部的事情,不归他们管的,可是最近那些不开化的蛮番太过的猖狂,肃州一带,凡去上任的官员,没有不吃过亏的,据说是大官大抢,小官小抢,就一个字,干!每当有官员而来之时,乡里乡亲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又来了一只肥羊,快点磨刀霍霍吧。
大家主动热情的去劫道,反正天高皇帝远,反正此时宗族势力盘踞,不抢白不抢,抢了也白抢,此后能走马上任的官员们,莫不是被威逼,或者实在是走投无路。
朝廷三番五次的摊派,可官员们,哭闹撒泼,就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