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艋胛(1 / 2)

靓坤最终被送到了艋胛,躲避美国博仔的绑架。

艋舺是台北市一个古老的城区,位于台北市西区,是台北市发展的。

艋舺这个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平埔族独木舟和独木舟聚集的地方为“艋舺”,原住民语“oungar”,当年来台的福建泉州人听到,就以艋舺汉字的闽南语发音onga为谐音。

当时,平埔族原住民除了射鱼维生外,并以独木舟载运所产的蕃薯、苦茗顺淡水河而上,和汉人进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滨群舟猬集,如此景象成为“艋舺”地名的由来。

所以,素有有所谓“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说法。

1920年,日本人将台北改制为台北州,施行地方制度,将“艋舺”改为“万华”,取其“万年均能繁华”之意。光复之后,国府予以沿用。

作为老城区,艋舺的地下势力以“角头”而不是帮派为主流。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闽人和粤人略有不同,粤人在海外多半是以修族谱联宗方式结党,也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闽人则是以地缘关系结拜,靠老家乡土神祗维系族群。这就是角头起源,因此所有在地江湖人物必以乡里某个角头庙宇为基点打造自身势力。

台湾的角头,是对聚落的称呼。最早先人由闽粤沿海冒险渡过黑水沟,从西部沿海发展港市开始,最先是由同宗亲、同氏族或同乡里的,聚居于某个村落或街市的一方,并借由对宗教的信仰及活动方式,凝聚成一股地方势力活跃于此地的“庄头组织”。

所以,地方角头都有主要的“角头庙”(祭祀“境主神”的庙;如王爷公、大道公、仙公、祖师公、妈祖、三太子等)作为信仰及力量凝聚的中心。

之后,又因分房、分宗,发展出分支旁系,除依旧供“主神”外,也奉地方神明或自家“守护神”;因此可借由角头庙宇的辖境、神明出巡绕境的路线及收取钱财的家户来确立其范围。

“呵呵,你胆子可真不小,现在道上谁敢和美国博仔作对啊?我年龄比你痴长几岁,劝你这个少年郎,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不要逞英雄,争强好胜,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讲闽南语你听不听得懂?”ta也开始佩服靓坤的硬骨头了,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靓坤说道:“我是潮州人,也是讲闽南语的。”

靓坤笑道:“美国人说:开国先贤用宪法赋予人人平等的人权,柯尔特用他的转轮让每个人真正平等的站在这片土地。”

……

因为是香港有名的“词曲作家”,靓坤在台湾还是有一些神交已久的朋友的。其中,有一些人能量很大。相伴随的是,他们派头也很大。靓坤不得不频繁登门拜访,以示诚意。

这一天,靓坤在文圣街口等红绿灯时,突然发现自己旁边的车上,坐着一个酷似染着黄头发的费翔的人。

靠北,这不会就是美国博仔吧!

坐在车后座的靓坤,想掏枪,发现自己根本没带枪,只好急忙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