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 2)

我一直很好奇,当年几乎一无所有的林树森舅舅,最先从小浦丝绸厂的炊事员做起,可最后竟当上了厂长。这么一个励志的故事,该是怎样的情节起伏?总不能说是前任厂长就找了个炊事员直接任命当厂长吧?

我曾经问过我妈,但她一句话就打发了我:“小屁孩不要管大人的事,自己只要读好自己的书就够!”

可是,这么积极励志的正能量故事,我怎么能不学习不借鉴呢?我也是做过学校学生会干部的人,也知道些积极进取的意义好不好?于是在厨房间灶膛前,我终于听水仙舅妈讲出了林树森舅舅的奋斗史:

最初,厂长舅舅还是丝绸厂炊事员的时候,虽然要早上4点起床,但只需要工作大半天。对于常年在田间干活、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他来说,实在小菜一碟。厂长舅舅在轻松完成食堂里的活儿后,就跑去各个车间里帮忙学习,全是义务工。厂长舅舅言语不多,但脑子好使,学新东西快,很快地,厂子里的各个流程、技术他都懂得几分。再加他手脚麻利,还爱帮助人,在几十号人的丝绸厂里,口碑越来越好。

舅舅很快发现,把原材料变成利润的整个流程中,销售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员工可以拿到最高工资的岗位。

厂长舅舅开始在厂子里崭露头角,是因为一次意外销售的成功。小浦镇里的集市热闹,农民、商人、江湖艺人形形色色。在一次集市上,有个外地人突然癫痫晕倒,其他人一时吓坏了,都远远看着,生怕走过去就得承担什么责任。而厂长舅舅在农村见过这样的事情,于是立马上前救助,让那外地人缓过一口气来。

那外地人从南方来,做外贸的,想采购一些江浙的土特产,于是厂长舅舅就这么意外地搭上了一条南方做外贸的线。第一次开单成功若说是意外收获,那么后面的市场推销就完全靠厂长舅舅一次次的跑腿真功夫。他跑上海城隍庙,跑下面小镇的集市大型交易日,逮着每一个机会去推销——做推销员是最挣钱的,厂长舅舅的满门子心思就是给家里挣钱。

“我后来也问过你舅,为什么要那么劳心劳力地挣钱?我总觉得挣多有挣多的活法,挣少有挣少的过法,日子都能过的。我目光短,一直当着炊事员,觉得炊事员挺好的啊。”

“那舅舅怎么说?”

“你林舅说,林林10岁生日的时候,他手头没有一分闲钱能给女儿买礼物。当时正好你、微微和芦苇送了林林几条裙子,林林幸福得都哭了。一看这样,你林舅也掉眼泪了,从那之后他就拼命想挣钱,改善家庭条件。”

水仙舅妈炒完菜,又开始烧柴火饭了。她一边说着厂长舅舅的故事,一边搅拌大铁锅里的米。开水翻滚,米已经半熟,厨房里飘荡着米汤的香味。水仙舅妈娴熟地取过一个陶罐子,用勺子舀了几勺浓厚的米汤盛在陶罐里,然后盖上木质的大锅盖,并用一些干毛巾把锅盖边缘给堵上,以增加里面的气压,如此就等着米饭逐渐被焖熟焖透。

水仙舅妈随即盛了一碗白色的米汤给我喝,并从一旁的麻袋里挑了3个小红薯扔进了灶膛。这样待会儿吃了饭后,我们每人还能得到一个烤红薯当饭后点心!

米汤真好喝啊,我继续饶有兴致听着厂长舅舅的创业故事。

厂长舅舅已经把小浦丝绸厂的所有生产环节都琢磨得很透,他于是发现了一个机会:小浦丝绸厂那时要搞改革,可以让职工承包生产和销售的不同环节。

第一次承包,是从销售做起。这是一种自担风险的商业行为,为此厂长舅舅拿出了这些年的所有积蓄。

其他职工的承包大多没做好,有的亏了,有的放弃了,有的重新返回了拿死工资的岗位,但厂长舅舅却越做越顺。两三年之后,由于能力出众,厂长舅舅已经越来越被刮目相看。

那段时间,厂子效益不好。老支书舅舅在岗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