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三点六以下,新的对撞机项目也必须如此,考虑到‘百亿’为单位的造价,建造就肯定不是现在了。 这是詹刚的判断。 …… 会议结束了。 大型对撞机项目的讨论,最终也没有确定结果,但不确定本身也是结果,参会的人差不多都知道,项目见到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些支持建造大型对撞机的人,肯定希望时间越早越好,不支持的则希望继续拖延。 好多人也会私下的讨论。 赵奕在会议上的发言,也就被传了出去,第二天他参加军工会议的时候,就被一大群院士教授围住了。 这些人都是来送上赞扬的。 如果抛开了物理学术圈子,外面的学者对于大型对撞机建造,一致持有反对态度,只不过他们不是物理研究者没有发言权。 其实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型对撞机项目投入太多,国内的科研投入经费是有限的,大型对撞机项目占据了大部分,其他领域的研发经费肯定会被挤压。 这是必然的。 哪怕拿出额外的经费投入到大型对撞机项目,也肯定不会是全部,能有一半儿额外投入就不错了,对撞机项目占据‘百亿’,其他领域的研发都需要‘缩衣紧食’了。 彭恩贵是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国内合金材料研发的顶级人物之一,他也受邀参加军工研发会议。 这次彭恩贵见到了赵奕。 虽然两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但彭恩贵认为他和赵奕算是‘神交已久’,并且还闹得很不愉快,让他和团队两、三年努力付之东流,还把他的得意门生李荣茂挖走了。 他们的关系不能说势同水火,也肯定不怎么和谐。 但是,一码归一码。 在大型对撞机项目建造的问题上,他们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彭恩贵也围在了赵奕的旁边,他面对赵奕时心情很复杂,但觉得还是必须展露出前辈风范,让发生的一切成为过眼云烟,他主动和赵奕握手,感叹道,“我听说了你在会上的发言,说的实在是太好了。现在咱们国家还没有到建造对撞机的时候。” “那么大的投入,必须要谨慎再谨慎,必须要有研发目标……”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表现的非常亲切,就好像和赵奕是朋友。 赵奕只是听着不断点头,还补充着评价,“您说的很对。” “没错!” “就是这样!” 最后赵奕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冒昧的问一句……非常冒昧,您是……?” “——??” 彭恩贵完全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这个问题,赵奕竟然不认识他…… 不认识他? 不认识他! 他就感觉一口脓血,差点从嘴里喷出来,顺带憋得脸部通红,像是一头要发狂的牛。 “您,怎么了?”赵奕躲开了一点,带着疑惑问道。 “我……” 彭恩贵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内心的狂躁,随后叹气的幽幽说道,“小李,在你那里还好吧?” “小李?李荣茂?” 赵奕才猛然反应过来,恍然大悟道,“您是小李的老师,金属研究所……我知道了,原来您是……什么来着……” 他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 彭恩贵憋得郁闷,狠狠的说了一句,“我是彭恩贵,院士!” “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