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只有几十平米的小户型里。这样的小户型只是住一个人吗?不,你想错了,其实在这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要挤着住一家四五口人,想想都觉得可怕。
在后世香港的生活压力比北上广还要大,许多底层人士只能居住在老城区的劏房里,所谓的“劏房”就是指把一套住宅分割成多个套间分别出租,即使这样租金也不便宜。
有些房间甚至不到4平米,仅能容纳下一张床,简直不敢想象,这样的房子要怎么住人,但即使这样的“笼子房”也十分抢手。
据统计,后世香港共有家庭236万户,其中有110万户住在政府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自己买了商品房的只有85万户,其余的就没有自己的房子。这一部分没房的人只有蜗居在几个平米的空间里。
香港公屋的平均面积只有31平米,人均10平米!商品房的平均面积也只有49平米,人均居住面积是15平米。在香港只有不到9的家庭能住上60平米以上的“豪宅”。
这么多座五六十层的住宅楼挤在一起,可想而知有多么密集。估计第一次看到这密密麻麻的“石屎森林”,密不透风的建筑,有的人会头晕,会感到压抑,周围全是这种枯燥的画面,没有一点树木和花草,和那些居住环境优美的小区完全不一样。
石屎森林本是粤语中的专有名词,香港人把当地的高楼大厦一概称之为石屎森林。高楼大厦本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怎么到了香港人的那里就成了石屎森林这样一个不雅之词呢?
看到这里,就会知道香港不仅仅只有繁华,也有这些难言之隐。<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