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四章:统统给老子死!(求月票!)(2 / 4)

高龄巨星 蠢蠢凡愚QD 4049 字 3个月前

通的大神,不是还在评论区里说《流浪地球》的设定部分因为抄袭了《卡夫卡》所以是电影唯一的亮点来着吗?怎么现在又降级成了狗屁不通了?”

“别说,说就是跟他美爹和好莱坞大婶沾上边的就是亮点,不沾边的就是狗屁不通!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尼玛,这可真是驰名双标!老阴阳人儿了啊!”

“这位@猫眼影神,这里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其实《流浪地球》里面的几个概念是有物理基础的,不是完全是编剧和导演的无端空想。

比如引力弹弓现象,这个是一种飞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我们向地球以外的天体发射飞行器时,常会应用到其他行星或天体做“引力弹弓”以此来节省燃料、时间和计划成本。比较经典的可能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它于1997年10月15日从地球发射前往目的地土星,但只带了很少的燃料。它在1998年4月26日利用了金星的弹射,在1999年7月24日利用了金星的第二次弹射,又于1999年8月18日利用了地球的弹射,后于2000年12月30日利用了木星的弹射,最终于2004年7月1日抵达土星。

再比如重核聚变发动机,我们常听说聚变的是轻核聚变即氢聚变反应变为氦放出巨大能量,这也是太阳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人类能做到的还只是利用氢原子进行的不可控核聚变(氢弹),但氦并不是核聚变的终点,氦可以继续聚变生成碳,碳继续聚变生成硅,即氦–4→碳–12→硅–28。

硅当然也不是核聚变的终点,大质量恒星后期的聚变反应就是“重聚变”。从“硅”开始大质量恒星“重聚变”过程是:硅–28→硫–32 →氩–36→钙–40→钛–44 →铬–48 →铁–52(铁–56),核聚变走到铁这一步,就不再释放能量,而是吸收能量,所以重聚变最后产生的废渣就是铁。

重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比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要大很多很多。当然重聚变需要的温度也高得多、压强也要大得多才能实现。电影中,利用岩石为主要燃料进行核聚变就是这个过程。我们地球上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根据质能方程EMC2,硅元素最终聚变成铁后原子质量降低5%全部转化成能量,据此推算,要完成流浪大约需要削平地球的主要山脉,挖掉地球质量的0.05%作为燃料,所以理论上是可行的。”

面对网友们的又一波diss,特别是个别网友的耐心科普,已经完全恼羞成怒的慕洋犬彻底的炸了!

“@书山有路,艹!显得你很懂呗?一群键盘侠,什么时候也能教训你爸爸了?你这样的人,老子见的多了!在网上说的头头是道跟科学家一样,现实里扣着脚丫子吃泡面的货色!给老子爬!”

看着这名ID叫做“猫眼影神”的公知大佬开启了脏话模式,网友们已经笑的是前仰后合。

这尼玛说的......怎么那么像他自己啊!

面对“猫眼影神”的点名辱骂,那名微博ID为“书山有路”的网友,并没有给予言语上的回敬。

而是直接在评论区里,发送了一张照片出来。

照片里,是一张摆满了教案和项目资料的,杂而不乱的办公桌。

在办公桌上,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儒雅男人,举着自己的手机展示着他的微博ID。而他的另一只手,则是向镜头展示着一份证件。

那是什么样的证件?

证件的封皮上,印刻着蓝色的梅花花环,在那花环中间,则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和从书籍中腾空而起的火箭。火箭的尾迹旁,是一个年份——1958!

而证件中间则清晰的写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务人员出入证”。

看到这样的证件,无数看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