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要钱的(3 / 3)

的种猪繁殖的猪崽子和十岁的种猪繁殖的猪崽子肯定有区别,对吧?仅仅是观察这个区别,就需要最少五到十年的时间。

每一年的数据都要跟踪记录分析。

没有这些数据,你就啥也不知道。

人家不说,你就只能自个儿做试验亲自记录培育。

所以,种猪的繁殖和培育工作,和种树一样,最好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国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奥运年前后的事情了,等到正式大规模的开始培育种猪,更要到15年前后,但直到徐杨重生,种猪依然主要靠进口。

没有意外,历史不会改变。

但徐杨就是那个意外。

他打算从现在就是开始做这事儿,运气好,五年之后初见成效,十年之后能成规模。

运气不好,可能要到十五二十年之后才能看到些许希望。

这是一份高投入低回报且发展周期非常漫长的工作,并不适合做投资。

可是,作为一个重生人士,徐杨觉得他需要做点什么。

他不懂技术,做不来太高科技的东西,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他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不说什么为国为民。

只求以后吃猪肉的时候能够顺心一些。

这注定是一项收益不高但费事费力的工作,也不知道陶蕊杨能不能坚持下去。

徐杨吐了一口气。

不管陶蕊杨能不能坚持下去,都必须做。

当然,这事儿要是能做大做强,利润也相当可观。

从国外进口种猪,手续非常麻烦,还有隔离期,价格也高,算上运费,那成本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

但从国内引进,就没那么多麻烦事儿,直接买回去就能用,方便快捷还便宜,只要品种品质没问题,国内那些企业只脑子没坑都会选择在他这儿下单。

到那个时候,他就算不想垄断国内的种猪繁殖市场,也会被动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