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参差荇菜(一)(2 / 3)

说着话,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起初,原想着雍王城府深、不易捉摸,这个雎王爷,直来直去的好控制,现在看来,这帝王家的儿朗,个个都是有城府的。”安宰相想起一年前他们力保关雎登基时的场景,就不免感叹。

“帝王家终归是帝王家,路看似是我们帮他们选的,但也是他们自己选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若阴差阳错,周朝真出了位好皇帝,也不是什么坏事。”殷太师放下茶杯,打算去看看他的血蛊。

“就是您的血蛊可惜了。”安宰相回说。

“这批血蛊幼虫,也是别人送的,虽说死了大半,但活着的这几只,看上去也还可以,不算可惜。”说着,便去后院,看他心心念念的血蛊了。

关雎这个早朝上的很舒心,姬司土的病也好了,可以商量着继续推行春耕的政务了,他带兵打仗多年,见的最多的便是战火中的黎民百姓,他们那种渴望和平、安定的眼神,每每闭上眼睛,都会浮现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他也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自登基起,他便告诉自己,保住周朝难得赢来的太平,就是他作为天子最大的责任。

所以那夜,当他意识到沈淑的身体不能帮到自己时,他失望了,他于沈淑是有情意的,但这份情意在家国天下面前,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他想着把希望寄托在殷兆儿身上,却不料沈淑原比他想像的强很多,少女被掳一案、齐鲁争地一事,都办的很漂亮,即豁的出去,也沉得住气,他为此很是开心。

只是若想让她在政务上多辅助自己,那于儿女情长上

对沈淑体内的寒毒他了解的太少,他相信沈淑说的每一句话,但他也知道有些话,沈淑并没有告诉他,关于她体内的毒,她只说了她想让他知道的。

自皇祖母下了赐婚懿旨,他便命人暗中去查沈淑了,今日暗卫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对沈家和慕容家,都有了新的顾虑。

两家世代效忠周朝,且历代清明,沈家为周朝的江山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如此颇受周朝百姓敬服的望族,对沈淑的病情及这十六年的行迹,却瞒的严严实实,他关家,用了近百年的暗卫,查出的消息,竟也不确定真假。

查了两个多月,带回来的消息,都是据说、传说。

他虽为着争地一事顺利解决舒心,但心中也不免疑虑,沈家和慕容家到底要隐瞒什么?

“圣上,雍王殿下求见。”

雍王是关雎的三皇兄,非一母所生。

周朝的皇位立长立嫡,大皇子和二皇子均战死沙场,按长幼顺序也该三皇子来坐,但一则三皇子的生母是一位没有封号的侧妃,生下他便去世了,虽由先皇后养大,但不是嫡子。二来,这位三皇子,也是个病秧子,说是胎里带的疾症,治不好,与沈淑到是同病相怜,只是生的不是一种病。

“三皇兄,今日来,有何事?”说着,关雎着人给雍王搬了把椅子。

“不劳圣上挂心,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在国都城耽搁了这么久,也该回封地了,来跟圣上道个别。”雍王回话,顺势把内史搬来的椅子退回去了。

“也是,要到春耕了,三皇兄回封地,也好照管一些,可跟皇祖母说过了?”关雎问。

“才去了皇祖母那,说过了。”雍王说着话,咳了两声。

“皇祖母定是舍不得三皇兄的,她老人家近来身子不是很好,又免不得要伤心几天了。”

“圣上不用担心,我今日看皇祖母气色很好,比两月前看上去要好很多,我说回封地忙一忙春耕的事,她也很开心,只叫我路上注意安全,多照管好自己的身体,并无其他的话。”

“嗯,那就好,不知三皇兄何时启程?想必三皇嫂也是要一道回的?”关雎想到,正是因为这位雍王妃,他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