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义结草庐(4 / 4)

渐行渐远、不相往来了。两口子对此伤心之至,特别是张嫂。好在她的心胸轩朗,只是言语越来越少。

伤心归伤心,可每每遇到那些有人生没人养的小生命时,他们的心又软了。期间,没毛病、有点儿样的孩子都被别人抢着领了去。领养的人无不想给点儿钱啥的,但两口子始终不敢收留丝毫,生怕落下个拐卖儿童的坏名声,觉得这些孩子能像样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剩下这三个越来越大,人生的路还很慢长。虽然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奢望,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可将来该咋办?两口子常常为此隐忧犯愁。

曾经一度,老张欲回山东老家去男耕女织,重拾清贫安静的日子,可张嫂死活不随。原因很简单:她怕那两个孩子要是回来了找不着家。

江河水又一次被真实的生活彻骨地感动了。多么淳朴、善良的张嫂啊,一个痴心的守望竟成了她一生的念想。那两个孩子无疑是为了所谓的尊严而活着,可怜的是他们还不知道,没有道德的尊严即是无耻的虚伪。面对张嫂,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很高尚了,可在这对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拾荒者的面前,自己却是如此的渺小与可怜。他又一次坚信了一条以往疑惑不解的哲理:伟大出于平凡,幸福源自苦难。他又想起了一位不是名人的弥留之言:生活原本是没有快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快乐,其实就是对别人的奉献。

论母亲,张嫂是最伟大的;论朋友,老张是最可信赖的。江河水暗自庆幸自己结识了这对夫妇。

老张还告诉江河水,自打消了回山东老家的念头后,去年就在这里顶下了这家收购站。

江河水想起了林主任曾经说过的、那个条件还不错的福利院,福利院不就是为这样的孩子而设立的吗?“张大哥?起初咋不把这些孩子送去福利院呢?”

“咋不想嗫!有人也常这么劝过俺。”老张显得有些无奈,“可民政局非要管俺要证明—证明上还非得有四个见着俺拾孩子的人签字才行,不然就说俺是超生游击队。老天爷啊!俺拾孩子一般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除了俺哪还有别的人哪?还有好多手续啥的,非得回俺山东老家才能办,折腾不起啊!那个办事的公务员还跟俺弄了个假设:说没有相关证明,他完全可以认为这个孩子是俺跟别人的老婆生的。他奶奶的,俺就是有那份心,也没那个条件儿是吧?”

老张把话说开了、直白豪爽,江河水不停地笑。看来这张大哥也真把自己视为朋友了,他心里想。

“后来俺也想明白咧:这羊一只是放,两只也一样放,再也不弄那些个没用的咧。”老张又说道。

“你两口子真的不容易,让人敬佩啊。”江河水由衷地说。他看着三个孩子,心想小随缘无疑是幸运的,在爷爷、奶奶的悉心呵护下俨然生活在天堂里,这个世界真的太不公平了。人在生活中还就真的不能往上比,否则你就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可怜虫;只有往下比,你才会觉得殷实而快乐。

“张大哥,赶明儿我跟你当学徒行不?”江河水问老张。

两口子一听这话,就算被人打死都不敢相信,面面相覷了好一阵子。

“我学着捡破烂,每天都往你这送,咋样?”

老张看他不像是儿戏,使劲吸了口气,“这活儿可下贱哪,你就真的不怕掉了身份?”他还是将信将疑。

江河水笑了笑,“那有啥?这垃圾要是没人捡,那满世界不都是垃圾了吗?再说,这么一来咱哥俩每天都能见着不是?”

老张折服了,决定帮帮他;凭着几十年的拾荒经验,给他指明了一条适合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