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元代沉船(3 / 4)

纹路是黑色,张楠背朝阳光,免得花了眼。再仔细看了看断口:胎体质地粗,上头有一层物质应该是化妆土,然后再在上边画黑彩后烧制。

撇了撇嘴,这是自个不熟悉的北方窑口,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哪个窑。

说实话,张楠也就精通景德镇、越窑、龙泉等几种南方窑,北方……

略懂而已,当然,给片钧瓷还是认得出来的。

手里这片白底黑彩的玩意,脑子里一下子真想不起来是什么窑的,只能大概判定不会早于唐,因为那会似乎还没这样的装饰风格。

一会后,两名潜水员上来,又递给张楠几片他们刚找到的碎瓷片。

大部分都有黑彩绘画的残留,而且胎制都挺粗厚。

还是想不起来,怎么办?

有办法,货船上还有个高手在!

自个是玩家,不是博物馆研究员,那个陈江华可能知道。

一想到这,对着还在水里露着头的维塔道:“不用再找了,先上来。”

潜水队长再潜下去,很快,所有伙计都浮出水面。

张楠回到游艇上,只给自己留了一片瓷片,让艇员驾驶着交通艇去十多海里外的货船那边,把东西给陈江华送过去:电台联系是能根据描述知道大概的窑口,但时间不好判定。

反正不远,就让艇员跑一趟。今晚不用回来了,让驾驶交通艇的艇员明早返回就行。

冲了个澡,等着吃晚餐。

这时间才过去大半个小时,船员通知:“大鲨鱼号”电台呼叫。

不用去驾驶舱,餐厅内就连接安装有通话器。

“我是张楠,江华?”

“张先生,你送来的是元代磁州窑的残片,应该是个破损大罐的一部分。”

一听通话器内的声音,张楠想了下,这才道:“北河邯郸的那个?”

“对,就是那个磁州窑。年代应该错不了,磁州窑只有元代的瓷罐胎体会这么厚重。”

“好的,算个好消息,看来我这边找到的是艘元代沉船,希望能有几件元青花。”

“元代的东西比较少见,希望吧。”

听着这个陈江华一点也不激动,想想也正常:这会是1990年,元青花还没炒热呢。

再说元青花就一定很值钱吗?

不!

元青花那也是可以分成官府定制的“官窑”和质量、工艺凑合的“民窑”,后者就算到了20几年后,这价值也没高到离谱的程度。

无论哪个朝代,官窑总是少数。

张楠又问了下“大鲨鱼号”的情况,那边今天就没打算下水,明天一大早再开工。

磁州窑值不值钱?

不好意思,张楠不清楚,上辈子压根不碰、也基本碰不到那个名气挺大的北方窑口。

不过对于陈江华的年代判断,张楠是信的,原因也简单:因为瓷胎的厚度。

江华同志说了“只有元代瓷罐的瓷胎会这么厚重”,这个有讲究,自个从桂省横县搞来的那个元青花人物图罐就非常厚实,而且想起来:据说元代的瓷罐都厚实!

为啥?

戏称:蒙古人不是喜欢帐篷嘛,就算入主中原之后,在室内物品摆放上也还是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草原上的那一套。

瓷罐好,放东西方便,还习惯像在草原上的时候那样席地而放,所以块头可以大一点,不用为了收放到架子上、柜子里而将就着搞得器型偏小。

厚实好呀,小心碰到、踢到都一下子不会破损,所以元代的瓷罐基本上就是又大又厚实!

这下就有点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