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
包拯当时把苏秦骂了个狗血喷头,以为必会被苏秦杀死,没想到苏秦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盘缠,并且派人护送他回辽东。
跟随苏秦的27名官员,只有包拯一人回来。
杨狂胤甚是感动,遂任命包拯为监察御史!
朝野哗然。
为啥?
因为包拯出使时是礼部从五品主事,与现在的秦桧一样。监察御史却是正八品,连出入朝堂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从侧门进出。没有奏事不得上朝。
侮辱,绝对的侮辱。
很多人认为皇上猜忌心重,不相信包拯,所以用这种方式迫使包拯自生自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监察御史别看品秩不高,但是,权限极广: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等。
绝大多数人在这个位置上都本着不得罪人的态度工作,寻找机会升迁。
怎么寻找机会,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发现某某官员的违法事情,不上奏,而是私下解决,自然会结交一些官员,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
但是,包拯却是个例外,经常弹劾朝廷官员,上至尚书,下至县官。
最初,皇上杨狂胤总批示:证据不足。
什么意思,就是你上奏的事情是捕风捉影的,是信口开河的,朕不相信你,而是相信你弹劾的人。
为此,包拯经常碰一鼻子灰。朝臣们也都对包拯嗤之以鼻,敬而远之,甚至嘲笑他不自量力,蚂蚁撼大树。
这个包拯也不反驳,依旧埋头苦干。
随后,证据接二连三地摆在了皇上杨狂胤的龙案上。
然后就是被弹劾的官员或削职、或入狱、或充军、或抄家、或斩首。
皇上信包拯的了!
满朝文武这才反应过来,皇上的良苦用心,这是用这个职位当做试金石,来考验锤炼包拯。包拯果然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望。
最令朝野震动的是包拯九次弹劾皇上的弟弟:岭南王杨狂继。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竟然牵涉朝中大臣、地方官员多达二百二十六名,牵扯之广,影响之深,史无前例。
最终这些官员全部被处置,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岭南王杨狂继也失去了王位,目前窝在京师的宅子里,提心吊胆地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