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12月3号,骆涛受邀参加在京举行的全国第一次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
在这个会议骆涛见到很不少位曾经如雷贯耳的时代名人,像鹏城来的陈澜昌,他可是全国第一个个体户正十办的会员,不过现在骆涛给抢了。
还有来自温市的全国第一个官方认证的个体户章花妹,京城第一个个体户的崇利,新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姜伟。
他们都是一时俊杰,都是我国改革路上的先行者,不谈后事,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大会开了三天,并成立个体户协会,骆涛被推选当了协会的第一任话事人…………
冬至的堂会,今年还是照旧举行。
但今年的盛况更盛往年,参会者多达二百余人,几乎囊括了所有在京的怜界大家,还有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喜爱京剧的先生。
自兰园举办堂会,由于没什么名气,开始也就只限邀请一些熟悉京剧名家和文化大佬参加,后来由于三老的到来,转年再举办兰园冬至堂会这人员就多了一些其他领域的大拿参加。
由于人员不断增多,兰园冬至堂会筹备小组(这是几位老先生没事儿捣鼓出来的,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临时组织)就定下了三个规矩。
一、受邀者年龄不能小于四十岁,二、还必须是戏曲艺术爱好者,三、其在其行业还要有一定的建树。
增加了这三个要求,这受邀的人员立马就给刷下了一半。
这看似是个罪人的活,但在几位大佬眼里,毛毛雨了。
骆涛也知趣的从来不过问此事,到时间了就让老先生们自己玩儿,怎么开心怎么来,他只需要随时准备着做具体工作就好。
不过从今年开始,骆涛就准备一些西昌的文创做为谢礼。
这不但还了些许人情,又给西昌文创产品打响了名气。
这事也就猴精的骆涛才能想出来并实行。
为了能办好这个堂会,西昌每年都会投入不少资金,尽量让大家听个舒服,吃个开心,喝个尽兴。
这也是因为大家们都是无薪登台表演,他们第一次来大多是看在老朋友的面上,再来就是寻个开心,见见老朋友聊聊天。
今年规则小改了一下,就是被邀请者可以带一位后辈来参加,这才是导致今年高朋满座的场景。
由于去年办的红红火火,今年就吸引来了电视台,他们找到骆涛,表示想要拍摄一部关于京剧的纪录小片。
“王主任,这事儿我是没意见,你们想拍就拍,不过有一点我可要提前和你们说。”
这王主任五十岁上下,未来的路差不多就从此定格了,皮肤白净,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说话还是有胡辣汤的味道,“骆先生,您说?”
“你们拍摄的片子,我们要检查。节目内容,由大家决定,他们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们就只管拍摄,别的事就不要管了。
不知道王主任?”骆涛看向他。
他笑着说,“骆先生说的这些都没问题。”说完他又从他贴身提着的皮包里,拿出一封黄色厚厚的大信封放在桌子上,然后推到骆涛面前。
“骆先生,打扰您开堂会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您收下。”
骆涛就看了一眼,便又给他推了回去,“王主任,这个就不需要。”笑着打趣,“要是因为这个,我绝对不会让你们拍摄,这不是钱的事。”
这事确实不是钱的问题,是人情世故和志同道合的喜爱,当然了没钱也是不行的,但是骆涛这辈子都不缺黄黄的信封里那点钱。
“骆先生这……”他是第一次接触骆涛,面对这种情况,让他很吃惊,知道骆涛有钱,但不知道他这么不喜欢钱。
大佬名言:我从来不喜欢钱。
骆涛不礼貌的打断了他的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