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偏短,学塾早歇,散学的孩子,只有俞敏尚在。先生学生,一人一桌,相向对坐,正在辨正。
俞敏问:“硕鼠窃黍,圣贤厌之。然而,蜂农采蜜,圣贤又颂其勤劳,何解?”
王轲微笑说:“硕鼠自肥而散瘟疫,蜂农益众而解百毒。”
俞敏又问:“昔日夫子遇小儿辩日,不作其解,莫非夫子未能解?”
王轲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俞敏眨眨眼睛,又笑眯眯追问先生:“小儿辩日,先生又是何解?”
王轲见曹荀进来,便笑笑指着曹荀说:“让曹先生作解。”
“日从海升,午挂于空。小而见大,大而显小。”曹荀敲敲折扇,回问俞敏:“小玉米你说,是怒海大,还是天空大呢?”
王轲点点头,也笑着补充说:“然也。初升旭日与正午艳阳,譬如灶膛烧火,初起水不沸,久燃水则开。故而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如探汤。”
俞敏豁然开朗,羞涩的说:“学生明白了。”又见曹先生似乎找王先生有事,便对两人施了一礼说:“天色不早,学生先作告辞。”
两人看着俞敏出门,对视一笑。
王轲说:“锡丰小小渔村,虽乡野僻壤,人才辈出哇。”
曹荀问:“师兄如何看待张东阳与朱九钰呢?”
王轲没作正面回答,只是说:“你我师兄弟二人,远离闹城富庶,来此国角郡郊的私塾隐世,不外图个清修之境,若能再次证道成仙,便是侥幸,又何必沾染更多因果呢?”
对于王轲来说,其百余年的人生中,经历也算颠沛流离。
少年家道中落,好不容易凭着一身文武艺,刚刚货与帝王家,又遭邻国入侵,受伤跌境流亡到下界。
后来被金乌王朝太子礼敬为首辅,本以为遇着明主,却没想到王朝太子李淂盛,得知其拥有金书玉简,可证大道成仙,又被设计坑害,不得已只好诈死而逃。
说仇,王轲如今也谈不上心中有仇,故国已难回,庙堂也灰心。
如今唯一的想法,就是安安静静修行,或有一日能重入仙境,也就能顺利返回上界家乡。
师弟忽然问起自己的看法,王轲其实心中知其所想所求。只是此间虽然远离金乌王朝中心,他还是有些担忧节外生枝。
虽说朱九钰确实是好苗子,难保不会又是一个唐一白。因此,王轲才有了“何必沾染更多因果”的回答。
曹荀见师兄没有收徒的意思,便不再多说。心中自个盘算,学塾十六个小孩,莫若张东阳与朱九钰这二人,聪明而不狡诈,温润而不呆板,最合自己心性。
都说人活世间,总有缘分。因果,也有善因善果嘛。
张东阳这小子,家学深邃,自有其父打算。朱九钰这样的徒弟,是不能错过的,应当让其早修浩然正气,早证涅槃境。
曹荀打定主意,决定找个机会去朱九钰家里,如果朱家根脚清白的话,就把这徒弟给收了。
此刻夕阳西下,金色的黄昏,渐渐笼罩幽静的渔村。
锡丰村中有条老槐河,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河不大,水很清,从锡丰山那边过来,蜿蜒流向怒海。河岸两边,长满茂密的芦苇,顽童抓鱼、捉迷藏,游个水,都很是惬意。
今天散学的吴靖,约了赵家两兄弟,就在此候着张东阳。因为张东阳回家,必须从这里路过。
“你们干嘛?”
张东阳看到三人拦着路,大喊了一声。
他心里虽然有数,但一个人不免有点心慌。其实他也知道,躲是躲不过去的,今天果然要干一架才行。
张东阳歪着头,眼睛盯着前面三人,心里不断给自己鼓气。输人不能输阵,咬紧牙关稳住,怎么样也得换回几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