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头做事儿忒不给人面儿了,前儿我不过就是给鸣夏买了几匹红绸子,她非得闹到老太太跟前去,我这个做媳妇的,还是头一回给她老人家认错,真真是臊死个人!”
“姐姐,你说你,好歹比她长上二十几年,吃的盐比她吃的饭都多了,怎的就叫她给拿住了?你还在这儿嗑瓜子?现在再不出去,外头乱了套,回头你在你那婆母面前还不得跪下了?”朱李氏坐在李氏对面,“咔咔”地磕着瓜子,一面说一面笑,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
“我就再待一会儿,”李氏笑得别有意味,一点儿不着急。朱李氏瞧她模样便明白她肚子里憋了鬼主意,于是凑过耳朵去,悄声道:“怎么的,你干了什么笑成这样?”
李氏左右望了望,见周边无人,于是一手挡着嘴凑到她耳边细声说了几句,越说那朱李氏面上的笑意便越深。
原来这李氏是派人将福煕堂前的几块牌匾上的挽花儿给解了下来。这事儿正是锦秋管的,牌匾也是她让人挂上去的。而此次做寿,什么都有替补,唯独这挽花,红绸子没有替补。李氏就是被那几百匹红绸子的事儿气的,在这儿摆了她一道。
“估摸着时辰,成安已经禀报过去了,她现在找不着我,肯定自己出府去买绸子,你猜猜她买回来红绸子是什么时辰?恐怕这大半人都入席了,剩下的男儿里,她还有几个可挑的?”
“姐姐这你怕是想岔了,她能为了几个挽花儿亲自去置办?”
“呵,那是你不知道这丫头的性子,她同老爷一样,轴得很,都不带拐弯的,只要这牌匾是她挂上去的,她就觉着这是她的事儿。她若找不着挽花儿,就是天上下刀子都会去置办,如今这府上谁走脱得开?而且她也使不动人,只能自个儿去!待她一去呀,我就让人把挽花儿挂上去,半点事儿没有。”
朱李氏都不由得朝她竖起了大拇指,道:“姐姐,您虽在有些事儿上不大高明,但是这府中人的脾性倒是摸得清清楚楚的。”
李氏只是笑,其实这也不算是她想出来的,主要还是鸣夏的主意。今儿是她露脸的日子,不想别人抢了风头。
“好了,”李氏将桌上剩下的瓜子都推到朱李氏那头,锤了锤肩膀,站起身道:“我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我得忙活去了,”说罢便一晃三摇地去了。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锦秋现下忙得很,一会儿到厨下,一会儿又去酒窖里,那成安压根没找着她人,她自然也就不知道挽花儿的事儿。
后来听那找人的说找着李氏了,她这才闲下来。
宋运没有儿子,宋家原本又不是京中人士,所以族亲都不在京里,门前便只有宋运一人恭迎客人,锦秋怕他身子受不住,便也过去了。
即将午时了,宾客们好似都赶着这时候来,大门口几乎都被堵住了。宋运的同僚们都一身便服过来,朝他拱手道贺,锦秋则是站在宋运身后不远处,一双眼紧盯着他,生怕他有个头疼脑热的站不住。
“这便是贵府小姐罢?”一个面色红润,精神精神铄的老人家朝宋运拱手,看向后头的锦秋,而他身后站着一个看年纪足可以做锦秋叔叔的男子也望着锦秋,他先朝宋运拱了拱手道:“宋大人,”而后走几步到锦秋面前拱手称“宋大小姐”。
锦秋蹲身回礼,面上的笑几乎是强扯出来的。她觉着自己跟个木头人似的站在这儿,傻的很,甚至说丢人现眼也不为过。
接着还有许多年纪相仿的男子过来,同宋运说了几句,也都有意无意瞥了一眼锦秋。
一阵长长的炮仗响过之后,门口的锣鼓阵摆了出来,戏台子也搭起来了。大半人已经入席,看戏的,行令作诗的,掷骰子耍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另一头站着的鸣夏见锦秋这样出风头,心里颇不是滋味,手中的帕子几乎都揉皱了,终于忍不住也站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