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另一个真相(5):存于虚幻中的真相(1 / 4)

最终诊断 号西风 4276 字 2021-12-13

明天1011点

当地时间11月4日,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批准全球首个抗新冠病毒口服药olnupiravir在该国上市。

根据hra公告,该药将用于18岁以上住院或重症风险较高的轻至中度新冠患者。所谓“风险高”,是指其至少有一个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超重、高龄,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病等。

该药需每天口服两次,每次4粒,服用5天为1个疗程。研究显示,在新冠检测阳性且出现症状的5天内用药,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将减半。

对多种变异株皆有效

莫努匹韦由默克公司和ridback生物技术公司联合研发。

根据“医学界”早先发布的《深度解读|首个新冠口服药来了,对疫情有何影响?》,它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rna病毒具有活性,可致病毒产生错误突变,从而干扰病毒复制,达到抗病毒作用。

从hra公告看,莫努匹韦在该国获批上市,主要依据是今年10月1日,默克公司发布3期临床研究oveout中期分析结果。该研究原计划招募1550名未接种疫苗的新冠患者。因前期数据喜人,研究提前终止招募。

该中期分析表现出2方面积极结果:

第一,用药组住院和死亡风险减半。

775名受试者被随机分组后29天,莫努匹韦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分别为7.3和14.1。共8名受试者死亡,全部在对照组。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莫努匹韦能将轻中度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几率降低50,且将死亡率拉低至0。

第二,对变异株感染有效。

约40受试者接受病毒测序。结果显示,莫努匹韦在变异株delta、gaa和u中,显示出一致的疗效。

“基因毒性”问题未解答

“基于oveout分析,莫努匹韦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相当,出现药物不良事件的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耶鲁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专家albertsha发文称,但在3期中期分析发布1个月就上市,无法解答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问题。

人为地增加病毒突变率,直到它不能再复制并最终消失的过程,称为致死突变。像莫努匹韦这样,通过向病毒rna插入错误代码,永久改变其遗传信息的,被称为致突变剂。今年5月,美国《传染病杂志》发布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称,致突变剂可能对人类基因产生致畸影响。这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

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前负责人rickht表示,在接受类似莫努匹韦的动物药物实验中,其后代被发现出生时没有牙齿,或部分头骨缺失。2020年4月,由于担心致突变性,还在任上的rickht拒绝为莫努匹韦研发资金。

英国hra表示,上述“基因毒性”问题已被广泛研究过,并未发现对人类构成风险。动物实验未发现莫努匹韦具有基因诱变或毒性,因此得以进入3期临床。

但耶鲁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专家jaiieyer指出,oveout研究没有纳入怀孕、哺乳期或备孕女性。受试男女都被要求采取避孕措施,用药后1周内不能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药物从临床试验走向市场,长期安全性问题将格外重要。”

中国自研药受关注,或能用于重症治疗

根据“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信息,除莫努匹韦外,中国开拓药业的ar拮抗剂普克鲁胺、罗氏的rna聚合酶抑制剂at527以及辉瑞的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都是抗新冠病毒口服药。前期数据显示,这3款药物普遍对非住院的轻中症患者有明显效果,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降低病情转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