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不一样的人工智能(3 / 3)

他今天的实验对方就是细菌。

经过知识的积累,陆宁发现了几种有意思的细菌。

第一种是可以控制生物的僵尸细菌。

僵尸真菌属于真菌类,这类真菌物种会感染蚂蚁,随后掌管蚂蚁的大脑,在它找寻到下一个理想的寄居地后立即杀死之前寄居的蚂蚁,并在新的寄居地传播孢子。

在普通人眼中细菌是没有思维的。

而今天陆宁的研究方向就是——细菌是有思维的。

脑海中的知识完全印证这一论点。

细菌常常被认为是一类“低等”的单细胞生物,生存方式简单。然而,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改变了这一错误看法,发现细菌具有许多和高等生物类似的特性。

例如,在信号认知这个事关生命生存与死亡的关键问题上,细菌不仅能感知环境刺激,而且不同细菌个体之间能利用化合物作为分子“语言”进行细胞间通讯,感知同种生物的存在及种群大小,从而在寄主感染、自由生存和逆境适应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行动,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而说到协作,就要提到他今天要实验的第二种细菌——黏菌。

黏菌可以称之为无脑无神经系统的智能生物,也被戏称为生物界的史莱姆。

更是被一些人称为‘比人类还领先一百年的生物’。

30多年前,生物学家首次将黏菌带进实验室时,就发现其运动方式与众不同。它们不但会走迷宫,有学习能力,甚至还能模拟人造交通网络布局。只需要花几小时,它们就能实现一堆顶级工程师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被喻为“世上最小的道路规划师”。

而这一切,竟然是发生在这坨史莱姆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状况下完成的。

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而陆宁,打算另辟蹊径,通过研究细菌,造出一种智能系统,类似于电影中的人工智能。

这是绝对有可能的。

传统的人工智能太过呆板,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

在别人还投身在传统机器上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陆宁已经着手在细菌上研究人工智能。

很显然,陆宁已经跨出一大步了。

而他现在就要把理论化为实践,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将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