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来不及下马,甚至连减缓马速都顾不上,直奔到水边,方才用力拽住缰绳,绕着黄忠诸人来回驰骋,践踏起溪水、泥土,「哗啦啦」的响:「将军!我部前锋已与吴将军碰头。吴将军令我部按原计划行事!立即展开部署。」
「好!」
听到这话,黄忠勐一击掌,喜上眉梢。
他本就性子沉稳,又跟在王政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也颇以喜怒不行于色为荣,但此战委实事关重大,眼见最难的一部分终于完成,心中的喜悦实在按捺不住,当即朗声大笑,转顾左右,便是一声断喝:「郭陆!」
郭陆应命而出:「末将在!」
黄忠慨然说道:「即引你本部,并再拨与你两百人,继续往西边奔逃,每个十人队,多打出两倍的火把!再把队列的间距散开一点。务必要瞒住贺齐,教他以为我军仍然在向吴将军所在的位置溃败,不要求你杀敌,把贺齐引过去,就算你的大功一件!」
「诺!」
「命其它诸部集合,熄灭火把,随本将沿此小溪,先转向北行,然后兜转至贺齐后翼,从后边抄掠杀出!」
郭嘉定策的关键便是,无论是吴胜还是黄忠,谁先抵达紫蓬山,便负责诈败诱孙策军出山,不管出山的敌人有多少,诈败的一方先向西面奔跑,尽量远离东面的襄安、临湖诸城,同时,另一路则悄然无息地抄道兜转,急行前进到紫蓬山前,给出山的敌人来一个反包围!
一旦反包围形成,埋伏的孙策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弃置出山的友军不顾,任徐州军队将其吃掉要么...
山中的剩余人马也只好全线出击,来拼力救援被反包围的部队。
如果是前者,对徐州军来说,在形势大优的情况下自然是会以最小的代价再次消灭一部分孙策军,对方的剩余人马也绝对难以再拦截他们南下舒县的道路了。
如果是后者,就把山中的闯伏战,转变成了黑夜之中,平原之上的野战对决,而这样的时间点,这样的地形,徐州军有绝对的自信击溃天下任何一支诸侯的兵马!
总之,不管贺齐部会选择哪一种对应之策,在郭嘉看来,都会进一步削弱孙策的兵力,同时大大减轻舒县王政的压力。
......
集合部队,不能吹角敲鼓,免得惊动后头的贺齐部。数里远近的原野上,一队队的传令兵四散奔走,很快就把黄忠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早先就已经被指定,要跟随黄忠抄袭贺齐部后阵的六七个百人队,一边熄灭火把,一边有条不紊地往营旗靠拢。百人靠拢完毕,然后再过来到将旗处集合。在他们靠拢、集合的同一时间,归郭陆指挥的两三百人,也一边不断地扩大彼此之间距,一边打起新的火把。从数里外的贺齐部看去,只远远地见到前方火把忽明忽暗,根本瞧不出半点内在的蹊跷。
徐州骑兵七百人无声无息地汇聚一处,黄忠把都伯们召集起来,简单地做了战前动员。
他只说了几句:「战事至今,转折在望,要想彻底击溃孙贼,必先三军汇合,发动总攻。」
「若要三军汇合,则必先解舒县之围,若要南下舒县,则必先突破紫蓬山孙贼的伏击!」
「想要突破紫蓬山孙贼的伏击,则必先抄袭敌军后阵,此重中之重,要如今便在在你我之肩。诸位,此战若胜,本将亲为你们请功,主公必不吝赏赐!」
说起来黄忠也不是什么善于辞令的人物,不过天军这等百胜之师士气本就高昂,稍加鼓动便人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黄忠的话糙理不糙,先将此战定为首功,还有那最关键的十五个字:「本将亲为你们请功,主公必不吝赏赐!」
相比之前的北海一战,江东一战王政不仅亲自出马,更是精锐悉起,可见其对孙策的重视程度...
若能在击败如此大敌的战役上获得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