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他一同迈步走出。
同一时间,此时的千里之外,古剑正引本部人马横入丹徒,截击程普军。
......
吴郡,丹徒。
古剑拨马疾驰,引百骑从县城的正门冲了进去。
天色刚过正午,日光炙热,马蹄奔驰,掀起尘烟,县城四处火光,更有浓烟滚滚,直入云霄。
那烟雾被冷风一吹,又四下里弥漫散开,笼罩了全城,呼入鼻来,净是呛人的味道,古剑浑若未觉,只是举剑高呼:「牛二,左边来;马三西边去!余者弟兄,随俺杀敌!」
十余骑齐声呼应:「杀!杀!」
人数虽少,却是势若山崩,蹄声如雷,当真令人悚然。
便在一个时辰之前,古剑刚刚迫近丹徒,正好碰上程普军正准备出城。
古剑这一路人马虽也有两千左右的总数,但并非全是骑兵,他便带了先锋百骑先行出发,眼见程普军骑兵的大旗才从城门洞里探出,古剑心知若是叫这股程普军的主力出了城,就凭他这百数十人万难阻挡,当机立顿,即令部属散开,齐齐搭弓,箭如雨下,其所射之箭,皆为提前在赶来路上的时候便就预备好的,多为火箭。
箭矢到处,顿时起火,陡然遇袭之下,惊得程普军人仰马翻。也不知是被打蒙了,还是不知敌人有多少人马,许多人纷乱嚷叫,城门洞里的大旗,「唰」的一声,就缩了回去。
古剑部人少,城中程普军人多,攻城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想顺利完成截击,将之留下,最好的办法便是是堵住城门,不放他们出来。
但后面的步卒未曾赶到,正面厮杀同样不太现实,因此古剑一见敌将未曾交战便先缩回城池,心中一动,当即生出一计。
他便分开部属,分作两队,一队由他亲率,堵住正门,耀武耀威,大声喝骂,一副想要激怒敌人,巴不得他们出城追击的模样,另一队则命由一个都伯带领,大约四十余骑,马尾牵枝,引得尘头大起。
果然,一见此幕,守将疑有伏后,恐敌人欲要引他出城,竟就这般被吓住了,一直龟缩城中,按兵不动,同时派出人马欲要突围出城,前去曲阿求援。
结果不久之后,守军这边突围不成,古剑那边的援军却先到了。
人数一旦相差不大,古剑再无顾及,完全不考虑什么兵法云云,什么五则攻之,当即振臂呼喝,下令攻城。
这其实不算什么托大,因为古剑率领的人马亦有不少系统兵卒,个个十足勇悍,丹徒又是一个小小县邑,地利并不算大,便是同样兵力,亦不是没有胜算,现实也确实如此,不过接战半日,徐州军便大战上风,最后在第三波攻势后终于攻破了城门。
但攻破城门之后,古剑反而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这次的战略目标并不仅仅是获胜,更不是为了夺取丹徒,而是尽可能的消灭程普军,减低来日攻袭曲阿的难度。
所以他并没有立刻下令全军入城,反而命令全军围堵城门,不要放走任何一个敌人,如此一来,这场攻坚战的后半段走向并不是什么乘胜追击,却演变成了一场围绕在城门发生的两军混战。
至于古剑,则亲自带着百余精骑直入城内。
不过虽然入城,他却依然不是以冲杀为主,而是下令纵马奔腾,继续四处放火,乱射火箭,显然是打着直接用火焚城来围歼敌人的打算。
没办法,他自少便随张饶做了黄巾贼,年纪虽然不大,
心性却是狠厉,且丹徒如今还不是王政的城池,那这里的百姓在古剑看来,便不属于「不得扰民」的范畴之内,他自是毫无顾忌,更不会有什么怜悯之心。
他不在乎,程普军的将官却不行,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如古剑一般分兵,既要往外突围,还要负责救火。
古剑也不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