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二)(2 / 4)

得用的旧臣之一。

大渊建立后,凭借战功,陶勇得封开国县公,世袭罔替,位列六大国公之首。

最要紧的,他还是朝中的大将军,手里握有二十万精兵。

当然,永承帝特意把他挑出来,不单单是为了兵权。

毕竟永承帝心里有执念——要娶世家女做皇后!

陶勇不是世家子,但他发迹后续弦的妻子出身世家啊。

虽然只是个落魄世家的旁支,然而人家只凭一个姓氏就足以抵消一切。

两人成亲后,生了一女一子。

女儿在家中排行第六,今年十四五岁,尚未婚配。

“……成国公也还不错,夫人虽然不是世家,却也是一地望族。”

永承帝兀自琢磨着,将京中那几个勉强上得了台面的勋贵人家的女儿都过滤了一遍。

看看这个,盘算盘算那家,他始终下不定决心。

唉,有权有势,对先帝也足够忠心,唯恨不是世家啊。

永承帝颓然的坐到榻上,不禁有些心烦意乱。

“陛下,冯中书令来了!”

就在永承帝又开始迁怒“何太后”的时候,小内侍跑来回禀。

“冯师傅来了?”

永承帝眼睛一亮,对啊,他还有冯师傅。

冯中书令,也就是永承帝口中的冯师傅,名冯寿。

他是先帝留给永承帝的三大辅臣之一,亦是先帝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当年起兵的时候,冯寿就是军师,学识渊博,善于谋断。

冯寿出身世家,却因为某些原因而与家族决裂,成为了豪门弃子。

沦落江湖,成为草莽。

他吃了许多苦,更是几经生死,他对家族,乃至整个世家阶层都充满怨恨。

先帝当年还没有起兵,作为领兵的副将,浇灭山寨的时候,遇到了愤世嫉俗、一身反骨的冯寿。

随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冯寿便积极的劝说先帝“谋大事”。

当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会起兵,确实有他自己的野心,但冯寿的撺掇、谋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战的时候,冯寿更是献计献策,运筹帷幄。

说他是先帝麾下的头号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谁也不服谁的开国武勋们,却没有半点不服气。

这位冯寿先生着实是个奇人。

大渊朝建立后,冯寿并没有谋权夺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禄,而是一门心思的做起了学问。

先帝觉得浪费人才,可又不想违逆的好友兼造反小伙伴的心意。

正巧没多久,谢贵妃生下了大皇子。

先帝便请冯寿来做皇子老师。

后来又有了二皇子赵圭,先帝因为何氏不待见这个亲儿子,本不愿让他跟着冯寿读书。

但冯寿虽然总把讨厌世家的陈规烂矩挂在嘴上,但他骨子里却最讲规矩。

赵圭虽然不是长子,但他是皇后嫡子啊,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且当年赵、何两家结盟,也是冯寿在中间牵线搭桥,并且极力劝说先帝。

冯寿对先帝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并没有因为效忠先帝就仇视何皇后。

相反,看到何皇后被先帝打压,冯寿还有些同情,并暗中些许帮助。

……几个原因之下,冯寿竭心尽力的教导赵圭。

永承帝赵圭呢,因为先帝的偏心与冷漠,对于父爱格外渴求。

冯寿虽然不能代替父亲,但也给了孩童时期的赵圭男性长辈的关爱。

两人名为师徒,感情却更加深厚。

所以后来,冯寿知道是何皇后顺水推舟害死了先帝,他也没有针对、报复。

他甚至劝着重病垂危的先帝立赵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