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年轻人记性好!”
自从那张“一片红”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后,王子仁就开始研究邮票,什么邮票值钱,什么邮票不值钱,写在纸上,天天死记硬背,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最近又看到字画来钱快,又开始研究起字画来了,从古到今,凡是能卖上钱的书法家、画家的名字、字号都用心记住。这不,为了粗通文墨,竟然买来纸笔,整日勤加练习。
黄有才见天地笑话他是个老财迷。王子仁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品尝到了赚大钱的乐趣。
“时间紧,我还是捡重点说。”黄有才郑重地说,“小李手里有一张文征明的画!”
“真的假的?”李启明瞪大了眼睛。
“我看像真的。画纸都黑了,有些地方都脆裂了!”黄有才说。
“不会是别人联合小李给你下套吧?”李启明不相信地说,“文征明的画,年代久远,在民间保存下来很难,出现在收购站的概率微乎其微!”
钱永强点点头,李启明的担心不无道理。收购站的老板或者工人,经常会和一些不法字画贩子设套给他们钻。
不法字画贩子会拿出一些摹仿的字画,给收购站的老板或者工人,指使他们说“这是刚刚捡的”,让那些跑收购站买货的人上当受骗。
“不可能!这张画是我亲眼看到小李从一堆废纸里面捡出来的!当时我就在旁边!”黄有才坚定地说,“而且那车货也是刚到不久,没有人碰过!”
“那堆废纸是什么年代的?”钱永强非常冷静,他想知道这幅画出现时的周围环境,这有助于研断东西的真伪。
“小李就是从一堆泛黄的老纸里面捡到了这张画的!”
“那堆老纸,你有没有仔细看?说不定也很值钱呢!”钱永强问。
“当时注意力都在那张画上了,其它的也就没怎么上心!”黄有才万分懊悔地说,“下午应该把那堆老纸买回来,说不定也能发笔小财!”
“不是小财!如果那张画年代够的话,和它在一起的老纸,也应该有年头了,说不定能值大钱呢!”
“业余,太业余了!”李启明指着黄有才,恨铁不成钢地惋惜着。
“你别说我。”黄有才指着李启明笑道,“谁都有资格说我,你没有!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你犯了错误,还不许别人指出?李启明这样说都是为了你好!再说了,你赚到了钱能揣到人家李启明的口袋里去?”
王子仁有时看不惯黄有才挤兑李启明,时不时的会替他出头撑腰。
“他当年和小提琴一起收来的东西,如果能留下,说不定比你那张’一片红’还值钱!”
提到小提琴,钱永强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李启明连忙岔开话题:“那堆老纸处理了没有?”
当时就装车了,这会估计已经到纸厂了”
黄有才用力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我真是太糊涂了,真应了那句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照你这么说,这张画的来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张子画你看仔细了吗,纸质年代,确定是老东西吗?”王子仁最近对字画颇有研究,人前人后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既然这张画的来源没有问题,别人下套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那么现在就要回到画的本身,辨别真伪。
“东西是老东西。”黄有才说:“我当时仔细看了,整个画堂都已经呈黑褐色,边边角角都有些皲裂。”
“画的是什么内容?”钱永强问。
“一副山水画,名字叫什么,我忘了。画得真好,远山近水,烟雾蒙蒙的,还有两个闲人在树下对弈。好似仙境。”黄有才入行年头不短,对字画也懂一些。
听到黄有才说“有两个闲人”,李启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