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同为儒家弟子(2 / 2)

乐却是在信州书院的藏书中,读到过这位楚泌的诗集。

《古今类要》《长乐集》……

其中便是有一首关于描述榕城的。

楚泌在《榕城即景》中,提到过榕城的水稻一年双熟,向当时的宋真宗提议,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楚泌可不仅仅是在诗文上有造诣,其在榕城为官的饿时候,可是做了许多事情,因此离开的时候,榕城百姓还“刻石以纪去思”。

“先祖读圣贤书,为官一任,自当是教化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提到先祖,楚雄脸上也是有着光彩,自己祖上那是为榕城做过贡献的,身为楚家后人,与有荣焉。

“楚前辈当的起大儒之称。”

苏乐这话不是拍马屁,楚泌可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名臣,在多个地方任职造福百姓,又向朝廷推荐了许多官员。

宋历中有记载:泌性端直,然好方外之学,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帝闻而叹异,遣使临问恤赐,录其子衍为太常寺奉礼郎,炫将作监主簿。衍为太子中舍。

“我家先祖逝世消息传到先祖生前任职之地,当地百姓乡绅都为先祖纪念,其中榕城百姓更是修建了城隍庙,供奉先祖之灵位。”

苏乐眼瞳收缩了一下,他想到了信州城隍爷。

信州城隍苏云,也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大儒,死后百姓纪念建造城隍庙,最后更是得到了当时朝堂的亲自赦封。

楚家先祖难道和信州城隍一样?

“想来苏小友应该已经是猜到了一些了吧。”楚雄注意到了苏乐的神情变化,继续道:“当年先祖被榕城百姓奉为城隍,享受榕城百姓香火,又得当时朝堂赦封,便是有了城隍之实,我楚家先人们这才举家迁徙到了榕城。”

“不过,虽有先祖庇护,但我楚家后人也遵循先祖教诲,不得欺压百姓,更是要负责守护榕城一方安宁。”

“千年来,我们楚家遵循先祖之族规,守护榕城一地,不敢松懈一分,使

得榕城百姓不受妖魔鬼魅的伤害,只是在八十年前我楚家却是遭遇了一场大劫,这也是请苏小友过来的原因。”

正戏来了,苏乐沉声问道:“不知道晚辈能帮上什么?”

“借用苏小友的儒家弟子身份,唤醒我楚家老祖。”楚雄眼中有着精光,一字一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