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如果没有都江堰,那我就建一个都江堰……(求订阅)(3 / 4)

,他们也可以确定了。”

如果仅仅只是一小段渠道,这还没什么。

可是。

在陈凡的安排下。

这一些渠道测量一点一滴不断的打通。

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一条巨大的水利工程。

“那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他是什么样子的?”

“之前简单的介绍过郑国渠,他原本的目的是韩国对于秦国施行的疲秦之策,结果,秦国却在郑国渠修建结束之后,让他们的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太史公在他的史记上写过……”

“太史公是谁?”

“太史公是汉朝一位史官,在他的史记当中,他是这样写的。渠成,注填于之水,既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1钟等于10釜,1釜等于4区,1区等于4豆,1豆等于4升,以此来算的话,1钟相当于是640升。可是,在没有郑国渠之前,关中的土地并不肥沃,他们的产量非常低下,他们只能亩产100升左右。”

“也就是说,郑国渠的完成,让秦国的产量提升了6倍。”

“可以这么说。”

陈凡点头。

这样的增产,简直就像现代当中拥有了绝对的尖端武器。

原本只是亩产100升的时候,秦国都将各国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提升6倍,你能想象后来秦国会干嘛?

当然。

这就不是现在陈凡所要讲的课题了。

……

“我的天……”

“郑国渠可能真的存在。”

“啊啊啊,兄弟们,看,央视都上场了。”

随着各大媒体。

特别是央视进场之余,关于陈凡寻找郑国渠的行动,得到了全国所有人的关注。

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收工。

但从此前测量以及得到的各类数据来看,郑国渠……真有可能存在。

至于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公布。

只不过。

陈凡还没有完全将郑国渠联在一起罢了。

毕竟。

有一些地方经过2000多年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正如此前陈凡的安排。

原本在陈凡的调查研究下,这个渠道是会通过某一个地方的。

可是来到现场之后却发现,这里啥也没有。

好在有专业设备的帮助,这才一步一步确定。

“陈凡老师,你那边据说完工了。”

“差不多吧,我在做最后的数据确认。”

“真的,真的吗?”

“是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午,我就会对外宣传。”

“太好了,我马上到。”

用时半个月。

在2000多号人,各类专业设备,以及各个部门的帮助之下。

终于。

陈凡测量成功。

当下午的3点,陈凡向所有参与人员宣布此事后……整个现场,一片尖叫。

“啊啊啊……”

“郑国渠,郑国渠。”

“兄弟们,我们发现了2000多年以前的郑国渠。”

“凡哥,万岁……”

这一份激动是不能自己的。

这比之发现了什么大墓,什么古董,什么遗迹……可是要激动的多。

试想一下。

2000多年以前,在这里,也就是关中地区,有一条横跨300多里的一条大渠。

而这里的老百姓,就靠着这一条大渠,一路生根发展,传承了几千年。

这份激动,不说参与人员。

哪怕就是一直在关注的看客,他们也是激动的不时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