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具体则是夏粮所收,归耕种佃户所有。而秋粮所收,先将所收的两成五给佃户,剩下的七成五再地主与佃农平分,则地主得秋粮总产的三成七五,佃农实得六成二五。”
夏粮不交租,其实也是有传统的。
在以前,多数土地其实只能种一季主粮,所以地主跟佃户也就是分这主产品。就算现在,在江南吴地,一直以来也习惯是夏收麦,秋收稻,夏收的那一季麦子收入全归佃户,但秋收的稻谷则要分成交租。
所以吴地佃户都喜欢早季种麦子,不喜欢种早稻,麦子只算是副产品,跟萝卜油菜一样,不算主产品,故此就算是在江南,他们也喜欢种一季麦,再种一季水稻,而很少种两季稻。
一来麦稻交替,时间上比较充裕,二来还是种了早稻就也算是主产品,所以要抽租。
所以现在内阁奉旨要搞减租,直接就不管夏季种麦种稻还是什么,直接规定夏季粮不交租地主,只交秋季粮。
交租的方式,也按分成,而不是铁板租。
在明末,江南地区铁板租是常例,就是固定租额,好的水稻田,田租往往达到一石二斗,不过实际上一般达到一石左右。
遇水旱虫灾等,总要歉收减产,所以也会适当的减些租子,一亩收一石是底线。
而现在内阁认为,江北现在属于特殊情况,因此出发点得是照顾百姓,因此搞分成租,但产量有高有低,所以先得划出两成五收成留给农民,然后再来分。
农民地主各再分三成七五,最后地主总得三七五,农民六二五。
“虽说是特殊时期,但也还是要尽量公平一些,原来地主佃户分成,往往是五五分,甚至六四分,虽说夏粮普通不分,甚至田地附带的山、土、泽收入不算,但我们制订这些规则的时候,还是要尽量考虑充分的。
减租是朱以海提出来的,目的还是如今这种动荡情况下,百姓太难生存了。
“朕看可以修改一下,夏粮仍不分,但秋粮先把两成收益给佃户,然后地主佃户对半分,这样地主得四,农民得六。
除此外呢,得防止地主从其它方面压榨佃户,比如让佃户给他们免费做工等等。
我们制订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要在如今这种艰难时局下,保证大家能够生存下来。”
“长江以北,三年的田赋地丁都要免除,过往的也全都免除不究了,大家能够好好生产,自给自足就已经足够好了,也能为朝廷减轻很大负担。
若是他们有粮食富余,留足口粮后,可以卖给朝廷收购,我们出银子买。”
朱以海强调,江北三年免除税赋,也不再征收过去的欠缴等,并且现在也不强买百姓粮食。
不过,在江北地区,禁止私人收购粮食,推行公购,百姓可以不卖,但如果要卖粮只能卖给官府,由粮食厅在各地粮站收购,价格也将是以市价收购。
目的也是强化粮食的调配,尽量供给百姓,而避免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朝廷不予控制,粮价就会天价,甚至明明有粮,但越缺粮他们越囤积,越哄抬价格。
现在山东等地,所有粮铺都已经由官方接管,限量供应,甚至已经禁止酿酒,以节约粮食。
粮价实行阶梯价格,分档计价,口粮标准内保价,超过口粮标准外,就是计划外供应粮了,买的越多,价格就越高,以避免有人挨饿,有人却还在浪费。
粗细粮搭配供应,甚至提倡节约,这都必然是未来很长时间里的主旋律了,朱以海以身作则,他现在的膳食都不会超过四菜一汤。
在朱以海的各种办法下,现在山东四府的粮价,还算好,计划内口粮是一石米一两银,当然这其实不是正常市场价格,是严格干预后的结果。
百姓都是限量供应口粮,还是细杂搭配,而计划外的粮可就贵了,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