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之仁向朝廷上奏,杀的都是清军和其顽抗的家卷,但这个解释朝中有许多人不认可。
侯方域就带头弹劾,历数王之仁屠城、滥杀、纵兵抢掠等好多项罪名。
说来侯如此攻击王,其实也有些历史原因,王之仁大哥王之心是崇祯朝大太监,掌管东厂,正是东林和复社最恨的阉党,王之心这人史载贪、暴,所以对东林确实是下过狠手的,双方有过旧怨。
王之仁以前也是个浪荡子,全靠他哥的关系在明末步步青云,一路成为统军大将,又因为较早投朱以海,所以在绍天朝地位一直很高。
不过王之仁一直都是统领京营部队,属于御营外的另一绍天主力,王之仁统兵打仗,还遗留不少旧军中习气,什么抢掠扰民是有的,甚至会有些虚报军功之类的事情。
以前侯方域等东林复社出身的官员,就没少弹劾,但都是些底下士兵的个别问题,不是很严重,虽也会处罚王之仁,但毕竟不会太严历。
但王之仁这人向来也比较跋扈的,哪里能受这气?
所以不仅一次公然骂这些人还想搞党争,甚至也在自己的防区内,抓过一些东林党人家族的不法行为,并严厉处置。
双方矛盾就越搞越大。
皇帝调节都不好使。
这次侯方域抓住机会,就一定要置王之仁于死地。
毕竟一次屠了两万多人,虽然没把兖州城里的百姓都屠了,但也确实有些惊人,而且兖州还是皇帝朱以海家呆了快三百年的旧封地。
朱以海对这事也有几分不满,王之仁不该这般杀,他在济南时,也只是杀些军官,其余的也是分别对待,满鞑子下矿场为奴,蒙鞑子流放改造,清军里的汉人则全移民台湾垦荒,汉军旗里的军官,也处死。
可王之仁全杀了,甚至因为杀的过火,最后还发生了兖州城里抢掠的事情。
不过他毕竟是大将,朱以海也恨鞑子,杀就杀了,总不能因为一群鞑子而要怎么深究朝廷功勋大将吧。
这也就是在绍天朝,若放在以前,这都不是事。
可侯方域揪着不放,不顾皇帝的意思,反而借着他掌握几大报刊的主编权,甚至是利用在朝中影响力,把事情越挑越大,甚至宣扬到民间,扇动对王之仁不好的舆论,有几分要让全民审判王之仁,绑架皇帝的意思。
这事其实已经触及朱以海的红线了,比王之仁的行为更惹他不满。
如今舆论纷纷,已经把王之仁说成了一个大军阀,嚣张跋扈无人可制等等,弄的人人声讨。
王之仁今日主动请辞,还选在这个特意与元勋们聚会的时候,倒不是其它意思,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没有办法了。
他家现在父子并封公侯,另外兄弟子侄、义子等也多在军中担任要职,女儿还入宫中,又联姻多家将门。
这般舆论汹汹,他也不得不避锋芒,只得请求辞职,希望以此平息舆论,这火不要再烧下去了。
“今日不是谈这些的时候,而且朕也不会同意你辞职,你还正当壮年,朕军中大将,如今北伐尚未成功,岂能摞挑子?
这个事情,朕这两日就会正式做出处置的,朕会就事论事,有错就罚,有功则赏,你确实有错,但也没那么大的错。”
侯方域这次挑起的这个事情,简单的话可能是阉党和东林的旧怨,但如果细论,则有可能是军方和文官之间的一次大较量。
绍天朝的武将,地位已经十分高,再不复过去一个知府都能压着总兵,一个兵备道,都能让一镇总兵跪拜的场面。
虽然朝廷也还设了总督、巡抚,甚至是经略,也有各道分巡,可在取消了太监统兵监军后,对文臣监军这块,其实也加了许多限制。
军队自成体系,如现在军中负责监督的主要是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