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导面子。”
牟新晨继续道:“但是人家多半也知道,孙导是把持大局的,具体的还是我们俩来弄那些细节,所以人家很可能是做给我们看的。”
“不至于那么恐怖吧?我看他业内风评挺好的。”刘源还是不信,但多少有点动摇:“当初《扬名立万》找他的时候,人家不也很好说话么?而且据说最开始两边见面还蛮尴尬的。”
“说不好啊,我就是有点担心。”
道理,牟新晨才叹气:“你知道他最近拒了多少戏么,好多大制作他都没去——你说他拍了那么成功的一部电影,不选择飞升也就算了。
继续回来拍剧还是我们这种小成本剧,多半还上不了星,你说他图啥?”
思来想去,总不可能是什么“我是书粉”之类的鬼话吧?
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
业内要是这么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是绝对不可能作为一个令人放心的理由的。
所以多半是许贺喜欢小剧组,喜欢那种自己掌控全场,大家都听他话的感觉:说不定今天如果他真的接下来了,明天就喊着要改剧本。
这可是他不能接受的。
为了这部戏,他们把原著作者都请来了,各种好的条件给上,就是为了写出最合适的本子。
而且牟新晨自己也参与了剧本编制,也是心血所在。因此相对于刘源的期待许贺演,牟新晨则觉得,来个不是那么火的男演员演,也是可以的。
两人正各执一方的时候,脚步声响起,熟悉的声音也在外面问着:“这一间是吧?”
然后敲门声响起。
“刚好,孙导来了,让他说说。”
刘源于是起身,边过去开门,脑袋还不忘转过头来继续跟牟新晨争论:“毕竟你也没见过人家,怎么就知道人家啥样?
再说了,许贺就算到时候真的迟到了,他也不一定是耍大牌,说不定...”
话说一半,他突然发现牟新晨的脸色不对劲。
后知后觉地转过头:“...”
才发现门口除了熟悉的孙导,还有个没见过,但这些天熟悉了无数次的面孔...
也是这次的会面主角,许贺。
...
人与人的相遇,有时候就是这么尴尬。
许贺有时候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种运势,怎么两次见合作的导演,两次都在背后...
算不上说坏话吧,但也不是啥好的。
但又或许不是那么难理解:
毕竟人都喜欢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就跟许贺自己也是一样。
所以刘子墨最开始会很难相信,许贺会愿意出演《扬名立万》,即使是当时许贺没演过电影,那也是顶流的层级。
而到这,估摸着对方也是很难相信,自己会在电影大爆之后,来演这部剧吧?
像刚才韩通说的,现在的许贺,可不是当年的许贺了。一亿以上投资的剧本都不怎么有自信来找许贺,三亿五亿的,那也不一定说能拿下。
现在许贺都这样了,还主动找上门?
难免会多想一些。
但其实对有金手指的许贺来说,很自然:
这部戏虽然也有瑕疵,但整体反响很不错,又适合他的年龄层,关键还有一个拍摄时间短——现在的剧,拍个半年的,那都不是些新闻了。毕竟动辄六十多集的内容,甚至还有更夸张的:
好像是自从限制一集不能卖超过多少钱之后,还是怎么的,就开始变成水集数,以卖出更好的价钱——更有甚者,一戏两拍。
就是把一个剧本一起拍了,然后剪成上下两部戏,又可以卖的更多...
可是拍时间太短也不行,往往就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级别。
拍出来也只能是填充影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