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这歌,氛围感拉满(2 / 4)

,许贺脑子里瞬间冒出来: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但他要真这么说,就好笑了。

不能体现他的专业性。

也就顺带着影响了《李焕英》:就像是之前许贺对张昕说的,市场对他的电影最缺的就是信心。这一点,对于《李焕英》也适用。

新导演,戏份最重女主角之一又是贾玲自己公司的自己人。

所以有沈腾打个底是好的,但是还不够。

许贺需要让这部片子表现出更强更好的姿态,也就道:“困难,其实是肯定有的。比如说要拍那个年代的戏,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穿帮,比如说出现一些不改出现的东西,说些不该说的话。”

比如说当时没有的口号,在墙上写着:

建国之前,出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在一起在墙上,就比较奇怪。

比如说当时没有的信息,从人嘴里说出来:

同志们,今年是八年抗战的第七年了——大哥,你咋知道是八年抗战呢...

还有比如说出现当时已经不在的人,就像是:

二零二三年的时候,出现了非照片形式的戈尔巴乔夫...

总之,过去的戏,肯定最要注重的首先就是这个。然后就是一堆演员啊,设备啊,拍摄之类的问题,听的人是新鲜又眼花缭乱。

但在这之余,观众可能也分外担心这部片子的质量。

可是,其实这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恰好相反。

就像是《黑神话悟空》一样:

后期释出相对没有那么炫酷的画面,反倒是让人觉得更放心了些,感觉他们也是真正在做一款会发售的游戏,而不是画饼。

《李焕英》这边许贺讲的一堆问题,

应该是后来都解决了。

毕竟只有真正解决了,许贺才有这个信心说出来,而不是一直吹电影好的方面。

这其实,就是给市场最大的自信。

张昕于是感慨着同样是新人导演,怎么贾玲这个不是专业出身的,感觉比自己这个好歹也算是科班的要好得多呢...

...

对于许贺来说,他其实觉得业余导演吊打科班导演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国内。

导演里有多少都是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

还是外行或者新人才能创造高票房。

不过嘛,这事他也不可能这么说,也不能打击张昕的自信心:毕竟,《李焕英》这样的新人导演处女作是极少数的,多数还是张昕这种情况。

需要人帮帮忙。

不过这帮忙也没有到特别顺利,说着结束之后就去探班,最后还是各种耽搁了不少。

快到9月底,许贺才匆匆忙忙地赶到拍摄地。

这电影在贵州的一处寨子取景。

好处是,比较凉爽,即使是前阵子拍戏也不算很热;坏处是,没那么现代,开发的不算多,也就自然在拍摄的时候困难些。

临近中午12点,许贺在一路颠簸中,终于接近了目的地。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张昕说,这地方不担心有狗仔偷拍:毕竟来回一趟折腾,就很麻烦;而且这路上车也贼少,道路也不算方便,如果不走山路直接开车过来偷拍有点太明显。

不开车呢,山路崎岖,多数狗仔还是要命的。

何况要真是个大制作,也就算了。

关键是这就是个网络大电影:

是的,那些投资人再有钱,在这个点也不是白烧的。不大可能说给一个没啥背景的人直接上院线,而且院线,现在可能还不如网上呢。

但...对于张昕来说,也够了,何况还有许贺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