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笑。
还有看着最后和李焕英斗了半天的王琴说“行啊,你好人做到底,票给她呗”,我滴妈,正中下怀:“票给你,钱也给你!”。
观众笑疯了,她俩就是一家人啊!
就更别说还有回马枪:
一群人抱着电视回去,兴高采烈地买到了全场第一台电视,大家都跟着主人公一起高兴的时候。刚才那个售票员骑着车,刚好路过...
观众这下子跟着一起有点上演笑容消失术:
额,这么快就被识破了?
虽然说电视已经到手了,但是如果被识破了,这件事情传出去她们是这样拿到了电视…在这个年代后果相当的严重,传遍整个厂区都很正常。
大家也挺害怕导演在这时候,
突然来个艺术追求:
啊,这个,生活总是有苦有乐,既然刚才开心了,现在来点难事。
但是没关系!
我马上就会安排情节,把这件事情解决!
观众表示:呸,谁想看这个,辛苦了一年到电影院,不要你教育我众生皆苦,我平日里已经够苦了,至少比你们这种日入多少万苦。
我啊,就想快乐!
贾玲表示,没问题,当然就是快乐!
于是下一秒,售货员面带微笑:“好样的姑娘,就该这么乐观!”然后骑车就走了。
这叫什么?叫高级的戏剧形式,一个猝不及防的callback,直接又把悬念拉住,然后又猛地释怀:接着奏乐,接着舞!
所以其实很多人都嘲讽,说这部电影没啥含金量,谁拍都可以。
真的谁拍都可以么?
就是这么一个小设计,很多号称搞了多少年喜剧的电影导演,就是拍不出来。
只能拍几个所谓“高级”的梗,然后强迫观众接受“苦中作乐是最高级的”“笑中带泪是必须贯穿始终的”“你觉得不好笑是你的问题,审美不够的”...
可喜剧,观众笑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让观众都笑不出来,那都不能算喜剧了。
更别说让观众高兴之上,再上一层楼:
你就看现场观众,比刚才,还要更高兴了,这才特么叫喜剧的意义嘛...
...
有了个愉快地开头,接下来的故事笑料虽然放松的没有那么平缓,加入了不少叙事。
但是依旧可以说是笑点密集,并且排球比赛之后,诶,沈叔叔出场了。
说到这个,许贺可真是感慨颇多。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台上,沈腾操着一口完全不标准的粤语在台上唱歌,四遍四个样,这要到两广或者乡港地区去能被笑死:当然,也可能是批判死。
毕竟粤语发音小警察,可不少,各种网上吹毛求疵的。
当然了,这里没有。
许贺也就带着笑意轻声解释道:“看到没有,就拍了一上午,拍的基本上就用了。”
“这么稳?”赵金麦惊讶道:“我记得你好像说过,沈叔叔的档期很紧。”
“确实很紧张,所以我说嘛,拍的,基本上都用了。”许贺点头:“你放心,含腾量还是不算低的,存在感也是比较强。,质量更是好”
原因嘛,自然就是人的原因了。
并且国内的喜剧届人家能坐头把交椅,也是有原因的,这状态就贼好。
拍什么,什么就能很快过:
许贺和贾玲他们只要负责让《李焕英》里面其他群演好好排练,确保万无一失就好。
毕竟沈腾没时间,群演有时间啊。
所以这一段,包括后面又一段排练那个,“在你来之前,我们厂连个播音站都没有”和“这点我同意,沈光林确实是我们全场普通话最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