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容出门的那一刻,教室内瞬间如同煮沸的开水,喧嚣声此起彼伏,简直就要掀开房顶。
“前两个问题是什么?谁记啦?”
“我记啦我记啦,第一个是......”
校园当中,崔老师欣慰地看着他,问道:“你下次什么时候演戏?我带你的学弟学妹们去看看。”
徐容明白,班主任问的并非他拍电视剧或者电影,而是话剧。
目前各大小体系的表演理论和训练方法都源于话剧,也因其没有技术处理,演出时最为考验演员的基本功。
中戏、上戏出身的演员,之所以强于北电,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对排戏的执念,四年排下来,别的不说,光基本功就比北电高出了一大截。
徐容想了想,道:“没有意外的话,十月一前后会演一轮。”
“这轮演多少场?”
“计划是二十场。”徐容说出这个数字之后,自己咧嘴笑了。
崔新琴脸上的笑容更浓了,道:“嗯,继续努力,争取明年或者后年,一轮演上个三四十场。”
徐容成长的点点滴滴,崔新琴都看在眼里,她早已料到他的成就会很高,因为他除了业务能力之外,为人处世虽然不能说滴水不漏,但只要不涉及请教专业方面的问题,相处时,都不会让人不舒服,再者,这孩子该大方的时候,向来没有小气过,她听说,大学四年,徐容在学校撒出去不少钱。
只是她未曾料到一切来的那么快,她也带过几届表演班,教过的学生更是不知道多少,徐容是她教过的学生当中,第二个考进人艺的,却是第一个演上角的,至于成为人艺艺委会委员,更是北电建院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演员,不然院里也不会邀请他担任客座教授。
至于把表演指导理论以及配套的训练方法写进教材的,更是她从未想过的。
徐容忙着摇着头道:“老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个本事。”
十场,在话剧行业,是一个分水岭,十场以下,证明演出效果一般,要么是剧本本身存在缺陷,要么是演员、导演的水平限制。
就像当初胡軍领衔主演的《原野》,演出中途观众大批退场,剧组不得不在演出一场之后原地解散,同时也导致胡軍对话剧,尤其对《原野》这个剧目,产生了心理阴影。
而十场以上,则意味着剧目是当下的大热剧,若是能够达到二十场乃至三十场以上,多轮演出之后,则会被冠以“经典”的名头。
而能在人艺每轮演出三十场以上的话剧,经几轮的验证之后,其中表现突出的演员,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个字,都会被业界同行仔细分析、推敲,然后在某五教材修订时,掰开了揉碎了分解,成为具体的理论的实践样板。
徐容明白崔老师的意思,就像过去他经历的,翻开教材,密密麻麻的全是于是之、郑融等人。
也许在崔老师觉着,他已经进入了人艺的艺委会,距离这一步也只一步之遥,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距离远比北电和人艺的距离还要遥远。
因为人艺艺委会整体水准,如果不算几位顾问的情况下,较二十年前,下降了不止一星半点的。
在闲暇的时间里,他也思考过原因,论天赋,每一代总有高的也有低的,而指导理论,相较于前辈,他这一代乃至于上一代,选择面更广,一条路走不通,可以用另外一条。
理论上,只有一代比一代强,而没有一代比一代差的道理。
最终,他将之归于投入程度,在影视市场极度发达的今天,濮存晰、梁观华、丁志诚、冯远正、何栤、吴钢这批人艺的门面艺人,都纷纷投入了影视的怀抱,时间和精力也就注定分散。
上上一代,像郑老爷子虽然也客串过《西游记》当中的太上老君,但那只是几年也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