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想法(2 / 4)

,低声嘀咕道:“死扑街!”

王紫萱听着周围压抑的笑声,以及罗金福似乎对一切都毫无察觉的殷勤,最终视线又回到了徐容身上。

在刚才小张同学笑的时候,她明明看到徐容脸上同样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但等郑宝瑞的脏话刚出口,他就如同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一般,大有下一刻将郑宝瑞撕碎的架势。

此时,她有点明白了小张同学为什么能够笑的那么纯粹了,同时也醒悟过来,徐容并没有自己认知那么处变不惊,只不过在他的心里,剧组哪怕崩了,带来的情绪的波动也许也赶不上小张同学被骂一句。

孙洪雷坐在走廊当中,并没有注意到片刻之间发生的一切,因为他的注意力,压根没在徐容的女朋友身上。

人物的命运。

徐容女朋友对于那个故事的总结,或者说问题的答案,让他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过去上学时,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反对学生写小传,这些老师包括一些学校专门从人艺请来授课的老演员、导演。

但徐容的观念和目前业界的主流观点却不一致,他特意看过徐容发表的文章,多篇文章当中都曾强调人物小传的重要性,当时他有点不能理解,但并未深究,就像他只需要知道用冷水泡一泡刚煮好的鸡蛋会更加容易剥开,没必要探究为什么容易剥开,因为了解,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经刚才徐容女朋友的提示,他才恍然,分析人物的关键点在于人物的命运和他坚持的小传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一个人物处在剧本所构造的规定情境当中,人物和规定情境必然不是凭空而来,他有的成长经历,这些成长经历决定了人物的喜好厌恶、是非善恶,所以徐容对于小传存在着某种偏执,因为如果这一环彻底缺失,人物的命运便会出现疏漏甚至一片空白。

而这一环节重视程度的不同,也就导致了表演道路的差异,如今表演界不推崇写小传,那么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演员关注的自然是人物的性格和特质,徐容认为写小传必要,他的着眼点必然就从人物的命运开始。

但他有一点想不太明白,他相信徐容女朋友所说的“人物的命运”是观众最关心的,因为徐容所讲的那个故事确实证明了即使人物的性格、特质完全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吸引力。

但无论如何,人物的命运仍然停留在理论理论层面,而演戏是一门纯实操的技术。

在过去,他一直坚持以“性格”作为设计人物行动也就是台词、肢体等呈现方式的基础,但眼下,他认知到了“人物的命运”这一关键点的重要意义,但是却总觉得理论和实际操作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么想着,他起了身,来到了杜其峰身后,看着监视器上的画面。

这场戏已经已经拍了不下三十遍,可是每一次拍,徐容都不会完全重复上一遍的呈现方式,对于常人而言,这似乎不难,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常人很难做到基本重复上一次的表演。

但是演员需要,因为机位、角度、景别的限制,很多戏拍起来并非一遍就能过,需要从各个角度来回拍摄n遍,如果演员前后演的不完全一致,如上一次进门时先迈左脚,下一次进门先迈右脚,即使再厉害的剪辑,也没法把戏给接上。

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同一种情绪之下,徐容每一次都有细微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并没有给人丝毫违和感,就像一个普通人在正常生活,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多了几台机器。

如今他知道了原因,但是却仍旧难以理解。

当休息期间被孙洪雷问到这个问题时,徐容这次解释更加言简意赅,道:“我一直认为,我们演戏的最终目的,不是演戏,而是演人。”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想法,也有自身的选择,就像很多内地观众认为香港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