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三军一役【3k】(2 / 3)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3322 字 2022-08-04

重伤倒地的将士在血泊中发出凄楚的哀嚎,伸出手向同伴求助,只是他们微弱的呼救声很快就被如雷的铳炮声和震撼天地的喊杀声以及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所掩盖。

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

深夜,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所统帅的秦军清军先锋部队距离山海关关关城仅仅只有十里之遥。在这里多尔衮已经能够听到关内大顺军和关辽军的交战声。

李自成的大顺军从京师城到山海关磨磨唧唧地走了八天才到,而清军四月初九出发,经过千里急行军,四月二十一日深夜就抵达了山海关十里外,二者的区别高下立判。

要知道清军一开始还不是向山海关行军,清军出发之时还没收到吴三桂叛顺的消息,而是采纳了前明督师洪承畴的建议,从蓟州、密云等地破边墙而入,这条路线是清军入关时经常走的老路,清军上到诸王下到各旗兵丁都对这条路了如指掌。

清军直到出发后的第六天多尔衮才收到吴三桂:“若及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的消息,多尔衮这才下令转向山海关行军,同时将“伐明”的旗号改为“剿贼”。同时多尔衮也派人前去吴三桂营中打听虚实,以确定吴三桂是否是诚心降大清。

要是一开始清军就朝山海关行军,不绕路,清军将会更快抵达山海关。

收到吴三桂叛顺要献出山海关的消息,摄政诸王无不欢喜异常,真是天助我大清也!

威严耸立的山海关近在眼前,满清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望见了梦寐以求的山海关。

望着雄壮的山海雄关,多尔衮心潮澎湃,这可是他老爹奴儿哈赤和老哥皇太极都未曾企及的雄关!不过多尔衮并不着急着入关,下令就地安营结寨,静观其变。

吴三桂在心中只提到借大清之师剿灭闯贼,为君父报仇,只字不提降清之事。显然吴三桂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吴三桂未明确表示降清之前,多尔衮并不打算出兵关内。

吴三桂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吴三桂和大清不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是主仆关系。主仆关系没明确之前,多尔衮决定先观战在说。

就算吴三桂现在不摆正自己的位置,等到吴三桂和大顺军杀的两败俱伤,顶不住大顺军的时候,吴三桂自然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到那时不管吴三桂态度如何,大清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大军扎营完毕,多尔衮麾下诸将听到关内的杀声震天,个个急的手痒痒,纷纷请战。

多尔衮拒绝了诸将请战的要求,命令他们蓄锐不发,听候命令。

四月二十二日拂晓,经过一昼夜的激战,人数处于优势的大顺军渐渐占据上风,吴三桂和高第的关辽军渐渐不支,大顺军甚至夺取了北翼城。

吴三桂让最可靠的家奴吴清前往清军大营向多尔衮求救。

关内彻夜不绝的交战声搅得多尔衮夜不能寐,当然就算关内两军不交战,这种情况下他多尔衮也睡不着。

多尔衮骑马行至距离关城仅仅二里之遥的威远台观战,威远台还有一个名字很能契合多尔衮现在的心情,那就是欢喜岭。

能不能入关,关乎大清未来的命运,多尔衮这次带来了大清八旗所有的精锐,也可以说是大清所有的家当。吴三桂受降,大清军入关之事,多尔衮必须慎之又慎,万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

吴清前来向多尔衮送来的吴三桂的信件,并向多尔衮请赏,吴清是大清花重金安插在吴三桂身边的细作,他们在吴清身上可是下了血本,如今终于有了回报。

多尔衮并不着急拆吴三桂的信件,吴三桂信中说什么,多尔衮不拆信件也能猜出个大概,无非是他顶不住大顺军请清军入关罢了。

多尔衮亲自垂问吴清关于吴三桂的情况,吴清所言和多尔衮派往吴三桂军中的使者传回来的信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