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扬目光看的还不如陆闻达长远,陆闻达在回来的路上和朱琳泽提及北方形式,陆闻达就敏锐地洞察到了朝廷的最主要敌人不是大顺,而是满清。
沈廷扬更倾向于守江淮自保,不过朱琳泽说的也在理,没有山东和河南为屏藩,屏护江淮,以朝廷目前军力之孱弱,江淮也未必守的住。
朱琳泽北方收复山东、河南之举,沈廷扬也是赞成的。新朝成立于危难之时,人心不稳,江南民众对朝廷也没什么信心。
北伐收复旧土是凝聚人心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闯贼已经是冢中枯骨,本王担心的不是李自成,而是满清,狗日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无异于是引狼入室,这个狗汉奸。”
“话虽如此,只是朝廷不少朝臣都引以为快,以为吴三桂此举是借建奴之兵灭贼,为功在社稷之义举,钱牧斋几日前曾上疏圣上,请求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赐粮米款虏,借虏兵以剿贼。
我等极力反对钱牧斋此举,然则东林诸公无不为钱牧斋马首是瞻,史首辅也以为借虏剿贼乃是上策。
凤督马士英也上疏言恢复大计,言款虏剿贼乃是上策。”沈廷扬嗟叹道。
朱琳泽动身去竹堑前就已经写了文章发表在《大明日报》上,将纵清兵入关的痛斥未汉奸,并且已经明确说明吴三桂是降清了,没想到还是叫不醒这些睡觉做大梦的人。
朱琳泽不清楚这些东林党人以及认为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借虏剿贼的官员是蠢还是就是喜欢和他对着干。
满清的高层会比你们还没脑子,会甘心被你们当枪使?
“满朝文武就没个明白人?”朱琳泽问道。
“明白人倒是有,只是东林诸公的声音太大,盖过了他们的声音。”沈廷扬说道,“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就上疏直言本朝如今的形势较之晋、宋更为艰难,肩背腹心,三面受敌。”
章正宸说的确实没错,而今北面要面对满清,西面要面对大西和大顺。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敌人,弘光朝最大的敌人不是满清和大顺、大西,而是朝堂上的那群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