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之师。”
李像虎躯一震,单膝跪下,诚恳认错,道:“在下立功心切,冒犯将军虎威,还请将军恕罪。”
“李将军快起,有话慢慢讲。”白复脸色转缓,猿臂一伸,将李像轻轻托起。
李像打开话匣子,将自己来此的目的,一一道来。
原来,这李像也是李唐宗室,乃是荣王李琬第七子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玄宗任命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名将高仙芝为副元帅,征讨叛军,不久,李琬薨逝,赠靖恭太子。
李琬素有雅称,风格秀整,当时文武百官对李琬平定叛军抱有极大的希望,李琬忽然殂谢,令朝野上下都很失望。
若李琬不死,高仙芝也不会含冤而死。以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领兵能力,将叛军堵在潼关,应该是易如反掌。
李像本就文武双全,其父去世后,毅然决然,投笔从戎。
然而,由于其身份显赫,兵部也不敢将其送入前线交战,只能将其留在千牛卫中给陛下当护卫。
数年下来,除了甲胄光鲜外,未建尺寸之功。
类似李像这样渴望建功立业的名门子弟,在禁卫军中大有人在。
白复神话般的战绩,已成为军界的传奇。禁卫军中,不少年轻将领对白复顶礼膜拜。
听说白复调入左千牛卫为将,李像等人大喜,皆愿追随白复,从禁卫军转型为边军,效仿先祖,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白复到来以后,没有任何雷厉风行的治军动作,令李像等年轻将领大为失望。
在一众年轻将领的推举下,李像作为代表,当面锣、对面鼓向白复请命。
……
李像道:“白将军,千牛卫中有我这样想法的年轻将领不在少数。跟门阀士族不同,我们都是宗室子弟,与大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大唐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带领。如将军不弃,我们愿追随将军,为大唐赴汤蹈火,捐躯报国!”
------题外话------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病起》陈师道〔宋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