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后,又将寇准和包拯两个儒教代表人物封为十殿冥王中的两个。
但现在,段宇钟强势崛起,构建了神霄天国,在这个时空的阴间唯我独尊。
不过,段宇钟并没有独占阴间的意思,也不想改变华夏几千年文明最终选择的以佛教三世轮回、因果报应观念为主的,辅以善者升天堂(净土、仙界)、恶者下地狱的奖惩理念。
在宗教哲学上,佛教比道教完善,高深,这一得承认,就算段宇钟想改变,他也提不出更好的,更适合华夏文明的阴间管理理念。
而佛教之所以在哲学上更高深,是因为古天竺地处热带,物产丰富。
那里的人不用像华夏古人那么辛苦,不用考虑太多温饱问题,每天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
而回归上古道教与物同化的理想,又显然不可能。
倒是儒教的天人感应、五行灾异思想可以吸收和发扬。
总之,到了五代宋初的时候,阴间地府的构造已经基本完善了,段宇钟也不想做过多改变。
需要改变的,只是对于善恶的判定标准,还有具体的执行。
儒道释耶回五大教的教义,还有各国写在纸上的宪法,绝大部分都是导人向善的,所要求的道德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很相近。
问题是谁来执行这套标准,执行者自己是否遵守这套标准。
从前,佛教一家独大的结果是,佛教一边宣扬因果不虚,众生平等,强调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要遵守因果。
但另一边,佛教又带头破坏这个规则。声称佛教的神灵和高僧可以为人祈福,可以超度死者等等。
只是需要钱财,这与西方耶教的赎罪券也无本质区别。
此外,由于佛教把持阴间,佛教修行者转世时就会受到照顾。
所以佛教许多高僧可以累世修行,一直积攒功德、法力。
而随着天地灵气的锐减,主张长生的道教要达成目标越来越困难。
而佛教不主张长生,只想精神永存,其修士就可以累世积攒修为,所以,佛教渐渐后来居上,并且压过道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段宇钟提议提议成立一个阴间管理委员会。
设九个常委,神霄教派、道教、佛教各占三个席位,鬼魂轮回转世,上天堂、下地狱的奖惩等重大事务,皆遵守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相当于是真正的三教共治阴间地狱,道教凭空增长了很大势力,自然十分赞同。
佛教因为段宇钟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加上之前的失败,因此,只能同意。
至于各自的代表,神霄教这边,是时空道尊、李煜、冉闵;佛教那边,是地藏王佛、阎罗王、转轮王;
道教这边,是东岳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太乙真人)、孟婆。
之后,段宇钟又提了几条诸如官绅一体纳税,道观、佛寺也一样纳税,道观、佛寺也要纳入朝廷管理的意见。
也都获得了通过,这些对于老君、如来等,都是琐碎细务。
但对于大日、地藏、弥勒、文殊等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段宇钟也并未仗着老君、如来给面子,就忽视他们的利益。
他给未来的大宋朝,也就是儒教为尊的地盘定下的疆域,同西汉时差不多。
未来,燕云、河西走廊、西域、交趾、辽东、乐浪、代方等地,大宋一定要收回。
所以,西夏、安南是一定会被灭掉的,其余漠北、雪域高原、大理国等可以保留。
然后,段宇钟提议神霄教和佛教、道教一起向外扩张,佛教可以打回天竺老家,神霄教主要向南洋、大洋洲、新大陆发展。
道教主要从西域向中亚、中东、非洲发展。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中土大宋境内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