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柴宋与赵宋(3 / 3)

制武官,解决了唐末五代武人乱政的弊端。

但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大地削弱了华夏王朝的战斗力和华夏人的武力自信。

汉唐时候傲视天下的雄风,除了明朝前期昙花一现外,千年以降,几乎再也没有出现。

华夏主体民族汉人也形成了文弱,勇于内斗,怯于外战的集体性格。

之前段宇钟还想着,如果柴荣如历史上那般短命,就让这个时空的大宋再禅让给赵匡胤,大不了他再继续当保姆,为赵匡胤解决他弟弟的威胁。

而从公元950年到969年,这二十来年时间里,在段宇钟影响下,这个时空的大宋的许多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也都参考了历史上赵匡胤的做法。

而且这二十来年时间里,赵匡胤同样也以臣子之身分参与了郭氏、柴氏大宋的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段宇钟不论是对历史上的赵匡胤还是对这个时空的赵匡胤,印象都很好。

所以段宇钟改变了柴荣的寿命之后,反而纠结了。

他在想,柴荣死后,到底是让他将皇帝传给他儿子,让柴氏大宋一直延续下去?

还是顺应原有“天命”,照顾这个时空的儒释道三教神灵的利益,再主持禅让给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