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一路上,传国玺和曹利用都被赵恒带在身边。
段宇钟附身曹利用,既有曹利用原本的记忆,又有段宇钟来自后世的见识,加上与传国玺法宝的感应,他的他心通可以发挥到极致。
所以段宇钟即便不是直接催眠赵恒,但赵恒心里想什么,段宇钟却是清清楚楚。
所以,一路上,每次与赵恒君臣对话,赵恒都感觉曹利用真是自己的知己,感觉越来越离不开他。
而事实上,通过传国玺法宝作为媒介,两人也是气运、龙气相连。
赵恒和赵宋在短短几天之内,因为对契丹的大胜,气运和龙气大涨,附身曹利用的段宇钟也跟着受益。
甚至曹利用的身体,在长期龙气滋养下,也能够渐渐凝聚出蛟龙命格,将来或许会被封为亲王。
一路上,段宇钟控制的曹利用,也发挥他一贯的勇悍和之前树立的英雄形象,不断深入前线士兵和民众当中,鼓舞军心,排难解纷。
甚至亲自上阵,斩将夺旗。但他又不居功自傲,而是处处注意宣扬“天佑大宋,以及赵恒御驾亲征的功劳”。
如此,大宋上上下下都对他很满意,一时之间炙手可热,如日中天,五天之内,还在打仗途中,就连续升官。
到了白沟前线时,已经官至中书舍人,枢密副使了。
所以,此时面对犹豫的群臣,疲惫的军民,赵恒和曹利用君臣二人却成为主战的中流砥柱。
他们先是合力服了寇准,三人就成为北伐行营的最高三人团。
而宋真宗赵恒也难得地独断专行,而且还是正确的独断专行,他霸道地逐一反驳群臣的话:
“士卒疲惫可以休整,粮草不继可以调集,而且敌人损失二十万大军,更加艰难。如此千古难逢的机会,怎能不抓住?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总之,朕已经决定,不复燕云,誓不还朝!敢有言和言退者,军法处置!”
当他这些掷地有声的话,配合传国玺的龙气、龙威出来之后,更是具有无上威严,无边霸气。
王钦若等人吓得心惊胆颤,再也不敢多嘴。而寇准等人则想:“啥时候皇上变得有如此文采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两句诗得太好了!但他不是只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打油诗吗?”
而事实上,这两句诗也的确是段宇钟利用他心通印入赵恒心中的,赵恒还以为是自己妙手偶得的呢!
其实,赵恒这个人还算不上昏君,他最大的缺就是懦弱。其他方面,有赵氏子孙中除了赵匡义和赵构以外,所有赵宋皇帝共有的仁善。
也不算糊涂,智力至少也是中上之资。他在位的前七年,任用李沆为相,孜孜求治,创造了咸平之治。
得益于宋太祖和宋太宗创下的集权制度,他这个皇帝权力还是很大的,他决定的事就怎么也无法更改。
后世都以为他亲临前线是在寇准的胁迫之下才来的。但段宇钟穿越过来,才知道不是。
若非赵恒真的同意,寇准不可能胁迫他来的,就像宋徽宗和赵构一样,一心逃跑,谁也拦不住。
就连永历这样的末代皇帝,他一心逃跑的时候,也是谁也拦不住。
而后来,赵恒决意议和,寇准也无可奈何。
后来,他搞天书封禅的闹剧,群臣仍然拦不住。
更何况,他现在在传国玺龙气的滋养下,阳刚气十足,霸气侧漏,出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群臣莫敢不从。
于是,大宋的战略就这样敲定了。之后,在大宋皇帝坐镇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的局势下,宋军不畏冬日严寒,坚持一边休整,一边北伐。
而在大后方,有王旦这样的能臣镇守开封,形势一片打好后,毕士安这个原本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