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创作的自由(2 / 3)

这次《南渡》有一个宣传活动是拍摄杂志照,杂志做了常久思的专访,封面以及杂志内的大片有导演和几个主演的合照。

赵希道和王繁拿到杂志时才看到常久思的专访,这是一篇字里行间透露出真挚情感的采访。

他们知道了常久思拍摄这个电视剧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什么选择他们作为主演。

——拍摄《南渡》这个电视剧是源于什么样的契机?

常久思:当时在看关于南宋的书,讲到了宋高宗自请入金营为质,因为赵构善武,在金营表现沉着冷静,金人怀疑他不是真的皇子。在他为质子时,又发生了袭营事件,这个事件是宋徽宗同意的。

正是这次不顾人质死活的袭营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金人提出要交换人质,赵构被退回,换了赵枢,赵枢后来死于五国城。

赵构因为要和金人和谈离开了汴梁,因此躲开了靖康之难。

我当时觉得事情的走向很奇妙,之前对于宋高宗赵构,印象中更多的是他后来如何对金人苟和,如何委曲求全,如何残害忠良。

所以我又去看了当时这段历史,还有关于宋高宗的一些历史,其实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对他的刻板印象。

比如宋高宗自己好色,但却送宫人给赵瑗和赵璩考验他们是否沉溺于女色。

这些细节让他从一个历史书上的人物变得更丰富立体起来。

赵构善于玩弄权术,又会惺惺作态,但他在年少时应该还有一些天真和勇敢,虽然这些后来随着时势的变化也有了改变。

改变的不止是赵构,还有很多人,比如秦桧年轻时曾经也直言上书,但后来成为了金人派到大宋的间谍,关于这一点没有客观证据定论,但推测很有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一个人在历史舞台初登场的形象,和他在后面或长或短的人生中盖棺定论的形象,是有很大变化的。

我当时就想拍一个以南渡事件为中心的电视剧,剧里的每个角色在历史上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其实在我最初的构想里,这个电视剧要更复杂更庞大。

最初的构想是,设定不同的南渡结果,比如赵构率兵救了被围的汴京,秦桧没有成功的南渡等等。

不同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点像围绕着南渡,形成了多个平行空间。

但是这个构思在实际推进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非常吃力,这个东西呈现出来会很复杂。我也觉得是目前的自己很难驾驭的,或许在未来可以,然后就做了精简,我希望让大家看到各个立体的角色,并且进行思考。

——这次《南渡》大胆启用了年轻的演员,他们的表现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是怎样确定各个角色的呢,过程还顺利吗?

常久思:整体来说还是蛮顺利的,采用年轻的演员,一个是因为历史上这些人物在事件的当时本身很年轻,还有在确定角色时也看了他们之前的一些影像或者表演。

比如赵希道饰演赵构,侯嘉定饰演岳飞,这个是我当时在看有一期综艺《随机旅行》,赵希道和侯嘉定当时正在玩刁羊这个竞技游戏。

两个人在马上争夺之时,我正好就想到了,宋高宗曾经也对岳飞嘉奖,后来则认为他是威胁。两个人从共同的方向目标,变成了对立面,或者说是赵构认为的对立面。

我当时就设想着他们穿上宋朝的服饰,感觉很合适,看了他们的一些之前的表演,然后定下来,后来他们在剧里的表演也是让我超预期的满意。

关于为什么选择王繁,他的形象不错,和赵希道又是师兄弟的关系,让我想到了保护赵构的杨存中。

还有一些人,比如樊耀州之前就有合作过;鲁沐英是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