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原、朔二州,进入代地,不胜,又与苑君璋合攻陇州及阴般城,分攻并州,李世民与李元吉屯兵豳州道备战。苑君璋与突厥兵出入原、朔、忻、并州等地,掳掠骚扰,多次被各将驱逐。颉利可汗与突厥举国入寇,从原州连营南下,所到之处都极震恐,李世民、李元吉前往讨伐。
关中雨涝,粮运阻绝,李世民等扎营幽州,颉利可汗率领一万余骑兵掩杀过来,列阵五龙坂,派几百骑兵出来挑战,唐军大恐。李世民带领一百多人马驰往颉利可汗阵前,大声说:“国家没有背负突厥的地方,为什么背约深入我国?我就是秦王,来与颉利可汗单独一决雌雄。假若一定要以兵马相攻,我才一百多人,白白增加战死者,于事无益。”颉利可汗笑而不答。李世民又驰到突利可汗处说:“你过去曾与我有盟约,有急难,相互助,今日不念当日的香火之情了吗?能出来与我一决胜负吗?”突利可汗也不回答。
继续阅读
李世民将渡沟水,颉利可汗见他兵少,又听见他香火之情的话,暗中疑忌突利可汗,于是派使者来说:“秦王别恼,我本不打算交战,只是想与王商议事情而已。”说后退兵。李世民用离间计,突利可汗心向李世民,不愿再战,颉利可汗也失去强力不能战,就派突利可汗和夹毕特勒思摩入朝请和,唐高祖同意。突利可汗依附李世民愿结为兄弟,唐高祖见思摩,让人引他上御座,思摩跪拜辞谢,唐高祖说:“我见你,就像见到颉利可汗。”思摩才就座。
突厥年年侵扰唐朝边陲,有人劝说唐高祖:“突厥多次入寇,是因为这里有府库及好女子。如果我们离开长安,那好战之心就会停止。”唐高祖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翻越南山,到樊、邓一带巡察,准备迁都,众大臣均赞成迁都,独李世民说:“夷狄自古就是中国的边患,没听说过周、汉因此而迁都。希望能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将可汗擒来。”唐高祖这才打消迁都的念头。颉利可汗已言和,又因雨多,弓箭都松弛毁坏,也就解围而去。唐高祖召集群臣询问备边的办法,将作大匠于筠提出在五原、灵武黄河边设置水军防守,中书侍郎温彦博说:“魏国曾筑长堑遏止匈奴,此法现也可用。”唐高祖派桑显和到边境大道外挖堑,并召江南船工大造战舰。颉利可汗派使者来,希望能开放北楼关便于贸易,唐高祖不能拒绝。当初唐高祖统领天下伊始,撤消十二军,崇尚文治,因为突厥之患,重新置军操练。
颉利可汗侵略灵州、朔州,与代州都督蔺謩在新城交战,蔺謩兵败。唐高祖派张瑾兵驻石岭,李高迁兵驻大谷,李世民兵驻蒲州道。唐高祖对突厥用平等国礼,此时愤怒说:“以前我因天下未定,厚待突厥为纾患,现他背约,我定要歼灭他,决不姑息。”命有司将给突厥的书信全改为诏或敕。张瑾还未到达驻地,突厥兵已越过石岭,既而围并州,攻灵州,转而侵扰潞、沁二州。李靖率兵出潞州道,行军总管任瑰驻太行。张瑾在大谷迎战兵败,中书侍郎温彦博陷于突厥手中;郓州都督张德政战死。接着突厥攻广武,败于任城王李道宗之手。突厥欲谷设掳掠绥州后,请和而去。突厥兵又打败并州几县,进入兰、鄯、彭州等地,有时小胜,但不能尽制。不久,又侵犯原州,折威将军杨屯将他击败,且发兵屯守大谷。
颉利可汗攻打原、灵,包围凉州,进而侵犯泾、原,李靖在灵州与之交战重白天打到晚上,突厥兵乃退,又去侵犯西会州,包围乌城,徘徊陇、渭之间,平道将军在秦州与之一战,斩杀突厥一名特勒,三名大将,俘虏一千人,突厥一般都是打赢就再深入,吃败仗就请和,不以为耻。颉利可汗自率十万人马袭击武功,唐朝京师戒严,颉利可汗兵攻高陵,尉迟敬德在泾阳迎战,擒获俟斤乌没啜,杀死一千多人。
颉利可汗派谋臣执失思力入朝来窥测虚实,夸耀说:“二位可汗有百万大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