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是在解放以前,殡葬礼仪上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凡是横死或去过青楼的女子,是不允许进入祖坟的。
横死,是指被野兽害死或是遭雷电击死的人,那青楼女子自然指的是沦落风尘的女人。
我三姑奶就是因为生前做过青楼女子,死后没允许进入祖坟,埋在了太爷家的后园子里,后来,我三姑奶的坟被盗了,可是盗墓贼并没有盗走棺材里值钱的东西,只是把三姑奶的尸首盗走了,这件事儿当时轰动了整个镇子。
常言道,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是有辱门风,伤天害理的大事,遭此厄运,也是家族最倒霉的一件事儿。
我太爷爷究竟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被人家掘了家中的坟墓,这盗墓者又为何不去唐家坟营地里掘坟,而偏偏跑到我太爷家的后院儿掘我三姑的坟?这件事儿还得从上个世纪民国初期说起。
民国初期,我们唐家在镇上算得上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那时唐家在乡下不仅仅有上百亩良田,镇上磨坊和香油坊的生意也十分红火,太爷唐庆元和太奶奶曹金枝养育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我的爷爷是家中老大,后面依次使我三个姑奶,我太奶是十九岁生的,我爷爷以后每隔两年分别生下了我大姑奶和我二姑奶,在我二姑奶六周岁的时候,太奶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怀孕了,谁曾想那一年秋天,他又有喜了,来年的五月,便为唐家生育了第三个女儿,这对于当时家丁不算兴旺的唐家来说,无疑是件喜事儿,可把我太爷乐坏了,大概是太爷看到小女儿姗姗来迟,又希望她聪慧的缘故,便给三姑奶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惠山。
继续阅读
事实也正如我太爷期望的那样,三姑乃惠山,不仅从小落得水灵俊俏,而且天生聪明伶俐,三岁起就会背百家兴,五岁就会写毛笔字,十一岁竟能作诗了,因为三姑自幼乖巧可爱,又是老闺女,太爷和太奶奶对他异常疼爱,总是心肝儿,宝贝儿,心肝儿宝贝儿的叫着,而就在这位家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在哪次庙会上却永远地离开了镇子,离开了他的父母。
这件事儿给唐家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太爷留下了永远的痛,以至于我太奶每次思念起女儿,都留下悔恨的泪水,他悔恨自己那天不该让女儿逛庙会,如果三姑奶那天不去逛庙会,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
那天是观音菩萨出道日,按照以往惯例,县城的寺庙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太奶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带着三个女儿去庙会游玩一番,可是那天正赶上太奶的父亲过大寿,太爷和太奶本打算带着三姑奶去乡下给父亲祝寿去,可是三姑奶听说庙会来了,唱蹦蹦戏的班子,偏要去看唱大戏。
太奶知道三姑奶喜欢看戏,就由了他的性子,便跟着太爷,带着爷爷和奶奶去了乡下,太奶尽管没有带三姑奶去乡下,但考虑到把他一个人儿放在家里不放心,便让刚出嫁不久的二姑奶帮忙照看一天。
那天,太平镇里的庙会热闹异常,普安寺大门前除了舞狮子,踩高跷和扭**儿的队伍外,东边儿还支起了戏棚子,因为镇上头一次来了演蹦蹦戏的戏班子,二姑奶带着三姑奶老早就来到了戏棚里,那天台上演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姑奶很喜欢梁山伯和祝英台放学归来互对诗文的唱腔儿,听得入迷,也看得入迷,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告一段落,接下来演的是铡美案。
三姑奶听不懂包公瓮声瓮气的唱腔儿,观看时有些心不在焉,便求二姑奶给他几个零钱,想去外面的货郎摊子买几个鸡毛毽子,二姑知道小妹喜欢踢毽子,就给了钱,吩咐她快去快回。
台上的铡美案已经演了半场,小妹买毽子还没回来,二姑奶便感觉事情不妙,戏也不看了,赶忙跑到外面寻找小妹,可是密密麻麻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