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各方人员陆续抵达京城。入京之前,朱高炽的仪仗队伍在京城郊外的驿站进行休整和最后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以最佳状态进入南京城。
对着队伍缓缓进入京城,王珏跳开车帘不停打量着此时的大明皇都,经历了一年多的稳定,百姓们已经渐渐从当初燕王入京的恐惧中恢复,接受了这位大明的新帝王,京城也在意恢复了以往的繁荣热闹。
王珏前世蹭到全国各地出差,但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到南京这地方。早春时节,京城里阁楼林立,杨柳依依,尽显江南风光。王珏看着美好景象,不禁想起这座城市几百年后将要经历的苦难,心里突然涌起一抹杀意。
“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早个几百年应该也不算早,不如想想办法把小日子灭了算了!”
王珏心中如此想着,但心中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小日子这个国家和民族尚武,对于强者他们会保持绝对的敬畏,而一旦发现自己比对方强大,他们就会暴露出自己的贪婪和凶狠残忍的侵略性。
就如同此时,面对强大的大明,日本那就表现得极其恭顺,不仅展现出了友好的外交态度,还会对大明朝贡。而大明作为礼仪之邦,不管自己怎么做,也断然不会无端去侵略外邦,所以王珏眼下能做的,就只能是尽可能让大明保持强大,让哪个到过永远新心存畏,不敢来犯。
入京之后,朱高炽不敢耽搁,率先入宫拜见朱棣。朱棣坐在大殿之上,看着跪在面前的长子,心中感慨万千。两人一番父慈子孝的说了些问候和家常后,朱棣想起了沥青一事,他说道:
“高炽,你呈来的信件朕已阅过,那沥青之事颇为新奇,你且详细说说你的想法与规划。”
朱高炽恭敬地回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沥青若能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建,于大明之军事、民生、工商皆有莫大益处。军事上,可使军队调动更为迅速;民生方面,便利百姓出行与货物运输;工商则可促进各地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儿臣欲在全国范围内探寻沥青资源,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相关事务,并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实现各城之间皆有沥青道路相通。”
朱棣微微点头:“嗯,此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定有诸多困难,你可有应对之策?”
朱高炽将与王珏商议的设立沥青事务衙门、情报站以及与学府合作等策略一一说出。
朱棣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此策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谨慎谋划,不可操之过急。待明日道衍与王珏入宫,再一同商议。”
次日,道衍与王珏入宫,一进殿门大殿便见朱棣舒服倚在榻上,许久未见朱棣,此时的朱棣看起来比以往更多了几分王者威严。道衍拉着孩子啊四处偷偷打量的弟子直接拜道:
“微臣道衍携弟子王珏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珏也反应了过来,口中高呼,“曹明王珏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朱棣许久没见道衍,心中对这个老和尚也甚是想念,微笑开口道,“勉励平身吧,来人,给道衍大师赐座!”
等道衍入座,朱棣便开口说道,“老和尚,咱们可许久未见了,身体可好?”
道衍使了个佛理,回道:“自避险南下以后,至如今相见,已两年有余,老僧身体无恙,如今见陛下龙体安康,心中也是高兴。”
朱棣哈哈大笑,由于道衍闲聊了一会儿,这才把目光转向王珏,又对着道衍说道,“你这个弟子可是个宝贝呀,朕之前欲要给他封官,工部、户部、兵部都抢着要,朕也一时间无法决断了,倒是给耽误了。”
道衍微微一笑,“我这弟子所学颇杂,在工商、农事、军士甚至是赈灾上倒是都有些微末建树,能得各部青睐,也是他的福气。至于他的封赏,全屏陛下做足,以王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