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那些年(3 / 4)

眼泪流流送哥行。”

阿妹圆圆的脸蛋上映着开心的神情:“是我们黎族的情歌啦。”

“还真是啊......”

钟乐怡小声滴咕着,转过头看了顾允一眼。

黎族是个喜歌善唱的民族,他们每每触景生情,遇事而歌,随编随唱。

特别是在节日时,例如催春的节日、订婚,结婚仪式时更加要唱歌谣。

青年人会在村前的小屋内集合一起来唱歌,也会在工作时集体歌唱。

情歌是黎族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黎族民歌艺术水平的一种。

每当编着竹篓的阿婆们唱起前调,不远处的阿公们则会吹起鼻萧唱起歌谣来应和。

“我说的没错吧?这片土地就是很浪漫的。”

入乡随俗的顾允很快也换好了民族服饰,走到钟乐怡身边,两人跟着阿妹的指挥摆起了pose,开始合影。

这些伴随着黎族人在生活和斗争中产生的歌谣,质朴、野性和神秘,当先民们最早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劳作、丧嫁、每日起居之时,这些歌谣也时常响起在这些山谷之中。

“好看,好看的,你们两个真是绝配。”

阿妹手中的相机,仿佛成了三亚现代与传统间的爱丽丝洞。

爱情在近乎无人搅扰的环境中静谧而发,山间的歌声纯净、质朴无暇,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而飞于天外。

“还行吧,主要是我老婆漂亮。”

顾允厚着脸皮接下这句话,身边的钟乐怡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刚刚我没好意思说,确实挺好看的啊。”

接过阿妹冲洗出来的照片,望着两人穿着鲜艳的黎锦,离开寨子时,钟乐怡的嘴角终于挂起了一抹笑意。

“那肯定,黎族的语言中没有文字,男女的服装就像是一部史书。”

顾允伸出手去,这次终于轻轻牵住了钟乐怡的柔荑,没有拒绝。

环境和氛围的力量可见一斑,作为黎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黎锦,古人称之“黎锦光辉艳若云”。

传闻黄道婆正是从黎族先民这里,学会了纺织黎锦的技术,行走在黎族村寨中,根本无法忽视人们传统服饰上的颜色和图桉。

这些织锦上的几何符号、动物、人形、植物就像是誊写在面料上的文字,述说着历史和传统。

“而且你知道吗,我们穿的这两件衣服,人家阿婆要花很久很久才能做出来。”

前世顾允曾经跟着领导来过几次三亚度假,甚至领导还在三亚有着自己的房产,这些小知识大多数都是耳濡目染得知的。

每织绣一套盛装,阿婆们往往需要花费三到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每逢黎族节日,或是参加婚礼盛会,姑娘们总是成群,汇集在一起,身穿着亲手制作的黎锦服饰,出现在人群之中,她们是在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织绣才华。

“这样吗?”

钟乐怡追问道。

“是的,织绣技艺超群的姑娘,会在村寨中赢得崇高的赞美和尊敬,还能得到青年男子求爱的歌声。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姑娘也总会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黎族男青年,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顾允笑着回答了钟乐怡。

“所以刚刚拍照的时候,我特意让阿妹给我找了一对配套的,表示对你的一片赤诚之心。”

“少来这套,这话回去说给你学姐听吧。”

钟乐怡鼻腔中一声嗤笑,翻了个白眼。

“你还不信,要不是我不会唱民歌,我也给你唱一首。”

好不容易和钟乐怡的关系重新破冰,顾允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有本事你就唱,别给我画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