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很多人都是正在经历着这些——未必像是那么悲催,但是整体的难受,无人倾诉的孤独,和需要的勇气都是相通的:
有的是毕业了之后,找工作困难,在反复挣扎犹豫中妥协,或是带着勇气继续。
有的是事业和家庭两难,取舍不下,又两头难做,那到底要不要坚持。
还有很多更极端的,更棘手的,更柴米油盐而难以挣脱的。
反观他们乐评人这边,就说一点。
比较有钱有地位。
钱未必能解决百分之百的烦恼,但多半能解决百分之99的烦恼,再加上有地位...这些乐评人,还真不一定那么有资格去评价小人物的喜悲。
事实上,也往往是经历了太多疲累和困乏的普通人们,不愿意整日都听着悲伤的故事,而是更愿意看到那个歌词里的人,代替他们逆风而上,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英雄。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不只是那些人值得歌颂啊…
“我觉得,大众会喜欢的。”
山河最后总结,他甚至把邓柯的听众,还拉高了一个级别。所以说完多少有点心虚,毕竟大众的范围更是太广了,照这么说,不仅年轻人,中年人,老人...
甚至小孩子都会喜欢吧...
他想到这件事情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地摇摇头,笑了,而台上也终于来到了终章:
“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
《孤勇者》最终确实如山河所说的那样,效果非常好。它的副歌在不断地重复,递进,堆叠情绪,也讲明白了故事。然后,大家都懂这个故事。
而且加上许贺前几期唱的都是陈医生的歌。
这种中低音带着些沙哑的感觉,是最适合讲故事,而人们也最爱听那些英雄故事。
而且是这种彻彻底底的英雄故事。
“好!!!”
唱完之后,现场有人大喊着鼓掌,感觉比看了一百部国产小人物励志剧还爽。
不,看那么多国产励志剧不一定是爽。
他们真的能拍小人物么?
那些打着小人物旗号,拍摄出来的,却是一个个魔幻的画面:
一个在魔都谋生的外卖小哥,开这个走不了多远的小电驴,每天送三十单外卖就觉得在和时间赛跑,还住在SH市中心精装修的公寓里,每天起来一副干净的跟什么似的。
一个住在京城的女人,每天闲的要死又各种莫名有钱。其余的也是随便住别墅住豪宅,去高端马场什么的,包括这里面号称是底层人物的钱又是怎么挣的——和见过两三面之后的女的,就拉着她们合伙开餐馆,甚至连启动资金也可以借不要利息...
还是说一堆国产戏里,号称穷到不行的女主,随便挎一个包,大家一搜,好嘛,大几千.
关键人家还觉得很委屈,都没上万,算个啥?
所以其实真的仔细想想...
传播最广的戏剧里,某些大编剧已经脱离生活太久,他们严重的普通人早已经被扭曲。
他们觉得人再穷能穷成什么样?
实在不行,
还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开自己的私家车出去跑滴滴,都能赚钱,是吧!
e,很难苟同啊。
所以或许真的很多人,也确实没有太经常听到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了。
于是,《孤勇者》即使在部分人眼里有着不足,但已经足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以及包容。
掌声欢呼无数,许贺在一片光亮中退场。
迎来第四位Je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