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屯戍京师近郊以卫京师。
崇祯深以为然,将此疏传阅众位阁臣。
内阁首辅陈演和魏德藻不敢表态,让吴襄、吴三桂父子进京,实际上就是主张放弃宁远、前屯二城,放弃这两座城池就等于彻底放弃辽东,他们现在要是表态,崇祯日后要是秋后算账,肯定要算在他们这些阁臣头上。
阁臣们商议后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吴三桂老爹宁远总兵吴襄进京担任中军都督府提督,让皇上自己和吴襄商量。
无论皇上最后怎么决定,这决定是他和吴襄商量决定的,不关他们这些阁臣的事,要秋后算账也只能找吴襄算。
崇祯是想马上调关宁军入京的,但没办法,他也舍不下辽东这块,准确的说是崇祯也不想承担无故放弃辽东三百里土地的责任,以免日后沦为千古罪人。崇祯只得采纳了阁臣们的建议,火速召吴襄进京。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崇祯在中左门召见吴襄,询问吴襄道:“吴爱卿,朕愿调关宁大军入京拱卫京师,以防备闯贼,吴爱卿以为如何?”
吴襄虽然是武夫,但脑袋瓜子转的可一点不比陈演、魏德藻那些阁臣们慢。
“皇上万万不可!辽东乃祖宗之地,一寸山河一寸金,虽是一尺一寸也不可放弃,更何况这是三百里地!臣请皇上三思!”吴襄义正严辞地说道。
崇祯心下不悦,原本想着吴襄是武夫,没阁臣们那么多心眼,不想这个吴襄心眼一点也不比阁臣们少。
“此乃朕为国家大计所做的决定,不干你父子二人的事,朕并非让你父子二人弃地。贼势甚急,卿有何破敌良略?”
吴襄父子的关宁军是崇祯最后能征调入京的强军,崇祯不想放弃,主动承担了责任,希望吴襄父子以及关宁军能入京包围京师城,以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
“闯贼既据有秦晋,未必会来犯京师,即使来了不过是先行的哨骑前来试探而已,小股闯贼不足为惧。若闯贼大军敢来送死,臣父子二人必将李自成那厮生擒献给皇上!”
吴襄信口开河地吹起牛皮,让崇祯不要担心闯贼,闯贼不足为惧。
吴襄不是不清楚李自成现在的实力,李自成能灭了孙传庭的秦军,收服三边,取秦晋之地如探囊取物。他吴襄父子何德何能,能这么轻松地解决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活捉李自成。
之所以在崇祯面前信口开河,吴襄是不想让关宁军入京,吴氏乃辽东将门世家,根基都在辽东,为什么要来京师涉险。
崇祯被吴襄的这席话逗的又气又笑,几年前要是有人和他说这话他就信了,现在李自成陕西陕西河南都拿下了,都跑到北直隶来了,你吴襄还和说不足为惧?闯贼不敢打京师城?
“闯贼现今拥众百万,吴卿为何说得如何轻而易举?”崇祯气极反笑道。
吴襄继续信口开河道:“此乃闯贼虚张声势耳,贼言百万,能战之兵不过数万耳。今贼屡胜而骄,原因在于闯贼未逢大敌,朱仙镇一役,左帅可谓贼之大敌,而败在我军多贼之眼线降敌。
郏县之战,孙督师亦是闯贼大敌,而败在孙督师之兵皆为秦人,无意戍守河南异乡之地。
若是臣父子二人出战早就平了李自成这厮!”
崇祯白了一眼吴襄,一针见血地问道:“吴爱卿父子二人有多少兵马?”
吴襄一个激灵,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和崇祯吹牛皮了,再吹下去,把他们父子二人吹的神乎其神,崇祯非要调他们父子二人率兵入京不可。
“臣有兵三万。”吴襄终于说了一句实话。
“籍册上关宁军可有八万!这么些年来,朕都是按照八万人的兵额给你们发饷的!未曾短缺,缘何只有这个三万兵?”崇祯怒道,他也不奢望关宁军有八万满编,有个五万他就知足了,没想到五万都没有只有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