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理寺审问(4 / 5)

紧张起来,双方各执一词,真相仿佛被重重迷雾所笼罩,而主审官深知,此刻必须要抽丝剥茧,仔细甄别每一个细节,才能让真正的阴谋与罪犯无所遁形。

大理寺官员调查赵轩刺杀案时,会采取以下多种方法:

现场勘查与线索收集

- 仔细勘查案发现场,寻找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如凶器、血迹、脚印、衣物碎片等,通过对这些物证的分析,获取有关凶手和作案过程的线索 。

- 询问现场目击者,了解案发时的具体情况,包括案发时间、地点、嫌疑人的特征、是否有同伙等,以获取更多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背景调查与人际关系梳理

- 深入调查赵轩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政治立场等,分析其是否存在刺杀太子和皇子的动机。

- 排查赵轩与其他涉案大臣之间的关系,查看是否存在利益纠葛、政治纷争或其他矛盾,以确定是否存在合谋或被指使的可能性。

证人询问与口供比对

- 传讯与案件相关的证人,如宫廷侍卫、侍从、其他官员等,获取他们所知道的有关赵轩的言行举止、近期活动等信息,并与赵轩的口供进行比对,查找其中的疑点和矛盾之处。

- 对涉案大臣进行审问,核实他们所提供的关于赵轩刺杀的指控是否属实,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语气和言辞,判断其是否存在诬陷或隐瞒的情况。

证据分析与逻辑推理

- 对收集到的各种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逻辑推理和专业知识,还原案件的发生过程,判断赵轩是否有作案的时间、机会和手段。

- 结合案件的背景和相关人员的动机,对证据进行深入解读,查找其中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以确定赵轩是否为真正的凶手。

必要时启动三司会审

- 若案件重大复杂,大理寺官员会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从不同角度对案件进行调查和审核,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准确的处理.

大理寺官员首先对案发地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勘查。他们一寸一寸地搜索着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一片草丛中,发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刀刃上的血迹尚未干涸,经检验,确认为太子侍卫的血。然而,赵轩的随身物品中并未有此匕首,且赵轩身上也无搏斗受伤的痕迹,这一发现让案件陷入了更深的迷雾之中。

接着,他们开始询问现场的所有目击者。一名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忆道:“当时场面十分混乱,我只看到一道黑影闪过,紧接着就听到侍卫们的呼喊声,并未看清那黑影究竟是谁。”而其他侍卫的证词也多有模糊不清之处,仅有的几个较为确定的描述也相互矛盾,无法确定那黑影就是赵轩。

在调查赵轩的背景时,他们发现赵轩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一直秉持忠君爱国的思想,且赵轩在学府中一直成绩优异,品行端正,似乎并没有强烈的刺杀动机。而他与涉案大臣之间的往来,虽有接触,但也并未发现有足以驱使他冒险刺杀的利益关联。

传讯赵轩时,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案发时的行踪,称自己当时正按照安排在一旁整理比试资料,听到动静后才赶过去,有多位学子可以为他作证。他的口供条理清晰,且与部分证人的证词能够相互印证。

面对这种情况,大理寺官员们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这背后必定隐藏着更深的阴谋,无论是罪臣的诬陷,还是有其他势力在暗中操控,都需要他们更加深入地去挖掘真相。于是,他们决定扩大调查范围,不仅在宫廷内寻找线索,还派人到京城各处以及与案件相关人员的家乡去探寻,誓要将这起扑朔迷离的刺杀案查个水落石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以维护朝廷的稳定